自學成才 用心靈譜寫生命的強音 訪作家,優秀評論家邱波

劉利峰/河南

一次偶然機會,在網路上看到安徽電視臺對邱波製作專題報導的視頻,引起筆者極大的興趣,遂聯繫邱波,對他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專訪。

邱波,作家,評論家。21CN最佳優秀評論員,初中學歷。邱波於1983年開始寫作,寫下了大量的散文,小說和論文。曾先後在《安徽晚報》,《蕪湖日報》,《大江晚報》,《惠州日報》,《光明日報》,《足球日報》,《環球》和《南風窗》等上百家報刊和媒體網站發表,尤擅長體育,財經,國際,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評論工作。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不可阻擋》,《毛澤東之於民族精神》,《中國外交方略須“知彼知己”》,《中國“市場地位”須或承認》,《美中俄演繹“三角戀”》,《“房屋空置稅”可遏樓價》,《中美交往不可忽略“安全”》,《沒有兩岸和解,就無台島前途》,《功利文化閹割教育精神》,《陸與俄結盟或適逢其時》,《美擬催生“新甲午風雲”》等,所有這些文章,均發表在大公報、文匯報、聯合早報、經濟導報、明報、信報、僑報、旺報等境外中文媒體上。除此以外,光明日報、環球時報、國際先驅導報、中國建材報、中國檢查報也多有涉獵。

1965年,邱波出生于安徽宣城縣水東公社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三歲時因患嚴重的小兒麻痹症,左腿完全失去功能,右腿也只能站立而已,再加上脊柱彎曲,更令身體不能久坐,極其痛苦,也就更沒有行走能力了。72年隨父母遷居溪口,到了入學年齡,由於父母要忙於上班根本沒打算讓他上學,是鄰居汪寶珠老師說服邱波父母,每天背邱波上下學。這段學習經歷在邱波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直到現在,邱波每每說起汪寶珠老師,他都非常感動,並為此寫了文章《歷久彌新恩師情》發表於中國建材報。邱波與我交流時也說:“如果沒有汪寶珠老師的堅持和幫助,我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讀書習字,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1980年,邱波因為身體等方面原因輟學在家。望著日漸年邁的父母,生活怎麼辦?未來的出路在哪裡?這個時候他就在思考,是否學到一門手藝能夠養活自己減輕一下父母的負擔。有好心人勸他或者可以學習修理家電之類的工種,他都笑著搖搖頭拒絕了人家。不是邱波不想幹,而是他的小兒麻痹症讓他的脊柱彎曲,無論做什麼,根本不能夠保持長久的坐姿,所以就是連這樣普通的工作他也不能勝任。

邱波曾一度苦悶,他從小就特別喜歡文學,雖然作家夢離他還很遙遠,但他還是義無反顧選擇了這條路。1981年開始,邱波正式開始正式寫作。別人可以正常采風,而他只能足不出戶憑著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在學校打下的文學基礎來創作。他寫了短篇小說《王明德擺宴》和《鴨群裡飛不出大雁》,發表在《大江》和《明天》雜誌上,這也是他最初的文學作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邱波家買了電視,由於殘疾不能出門,他倒更喜歡看體育節目。當體育節目看多了,他總是能從央視評論員的表達中找到不足,由此也萌生了闡釋自己獨到理解的意向。於是,他不僅在《人民日報》的體育版及《足球報》等媒體上表達自己的獨到觀點,甚至還將極具理論色彩的排球論文寄到義大利駐華使館,並獲得了卡波參贊的重視,甚至邀請邱波成為義大利女排主教練。遺憾的是因為邱波身體不適等原因最終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進入2000年後,因國有企業推行主輔分離改革,邱波下崗在家,之後每月依靠原單位發放的250元維持生計,至2009年,升450元,2016年退休,也只800元。而雪上加霜的是,2007年邱波又患上腦梗,致使右手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可以正常勞作,這對本就身有殘疾的邱波來說更是增加了方方面面的困難。就是在這樣貧困的日子裡,邱波一方面盡力鍛煉,另一方面筆耕不輟,他查閱了大量的書籍和相關資料,一篇篇優秀的專業論文如雨後春筍般脫穎而出;也就是說,新的殘疾依舊沒有動搖邱波繼續前行的動力。

邱波曾以文學為主的作家夢之所以能輕易轉向以時政為主的評論員,實際上並不令人意外。就以散文體來說,邱波作品的語言都始終體現出極其濃烈的“歐化”風格;再加上年幼時背誦《孫子兵法》及關注各類時政,從作家轉型評論員,應是駕輕就熟的結果。就如同金庸,他雖然是以武俠小說而風靡華人世界,但他同時也是他所創辦的《明報》的社論主筆。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蕪湖日報》、《大江晚報》、《蕪湖青年》、《蕪湖廣播電視報》、《蕪湖工人報》、蕪湖人民廣播電臺、蕪湖電視臺、蕪湖教育電視臺和《安徽日報》、《新安晚報》、《安徽青年報》、安徽人民廣播電臺、安徽衛視、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以及《武漢青年》、《中國建材報》、《新聞世界》等十多家媒體曾對邱波做過不同程度的多角度報導。1996年,另外,邱波還在安師大舉辦過“學海導航”的學術講座。並在1996年,被安徽省總工會授予“職工讀書自學活動積極份子”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