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華語詩歌高峰論壇」在香港舉行

【記者 周紅微/香港】

2018年12月5日,「兩岸四地華語詩歌高峰論壇」及頒獎典禮在香港舉行。本次活動由香港國際創意學會、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香港文聯、香港文學促進協會聯合舉辦。

論壇的主題是「華語詩歌的現狀與發展」。上午與下午分別在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二樓五號演講廳與沙田大會堂一號演講室,舉行了兩場論壇。謝冕、商震、李元勝、大解、藍野、朱壽桐、莊偉傑、黃坤堯、古月、瀟瀟、莊雲惠、度母洛妃、蔡麗雙、傅天虹、林子、梁仕爵、盼耕等六十多位兩岸四地的著名學者、詩歌評論家、魯迅文學獎得主、詩人,還有埃及詩人、翻譯家顧德、日本詩人瑪奇也出席了論壇。盼耕主持了論壇活動。

論壇組委會主席何佳霖宣佈論壇開幕,她指出本次論壇的目的是以香港為平臺,以詩為媒,繁榮華語書寫,促進兩岸四地乃至大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與融合。以探索與創新的精神,紀念新詩運動一百年,並迎接新詩的第二個一百年。

北京大學謝冕教授以臺灣詩人洛夫和餘光中1979年在香港落馬洲邊界的望鄉、思鄉為題,指出在兩岸詩歌交流中,香港是一個重要的看臺,重要的橋樑,是不可缺少的融匯點。希望今後發揮更大的作用。

李元勝的發言認為處在特別的時代,我們的心靈要更加豐富。大解的發言強調了詩歌的溫度與質感。朱壽桐簡述了澳門的詩史,評析澳門詩歌在華語詩歌中的獨特地位。古月希望把中華優美的東西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傅天虹重點闡述了華語詩人要有漢語身份的認同。莊偉傑重視詩歌創作,要打造好想像、思想、語言和文化四度空間。瀟瀟以新詩的流變與發展為題,談詩歌編年史的新思維。梁仕爵分享了詩畫收藏家寫詩的二十五點體會。埃及詩人顧德以自己在埃及、香港、中國的經歷,講述詩人的世界性身份,要有地球人的寫作角度與責任。

商震在與詩友互動的環節中,進行了熱烈的探討,他不讚同詩人追求共用。認為在網絡上追求點讚,追求所謂的大眾化,是庸俗化。還認為,詩歌既要讓人讀懂,也需要隱秘性。

晚間,在沙田麗豪酒店三樓紫荊廳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與宴會。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宣文部副部長朱挺、兩岸和平聯合發展總會會長林廣兆、香港沙田區議會主席何厚祥、香港國際創意學會首席會長向雪懷、香港鳯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何亮亮、香港民政事務專員陳婉雯的代表林添培、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主席張詩劍等,還有日間參加「兩岸四地華語詩歌高峰論壇」的全體主賓,共一百二十多人出席了典禮與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