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凡:讓野馬歸來

张赫凡在讲述野马的故事 

張赫凡在講述野馬的故事。

記者 阿鳳 特稿 

一位堅守戈壁20年的女孩,以戈壁為家,以野馬為伴,用真情呵護野馬,在多年的青春守望中,與野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寫下了30余萬字的日記和野馬觀察記錄,潛心記載了和野馬共同生活的經歷。在卡拉麥裡野生動物保護區,在廣闊的戈壁灘上,她深情凝望每匹野馬,深感欣慰。目前,新疆的野馬已成功地繁殖了第4代野馬,並在20018月,向野外放歸27匹野馬。到2003年,野馬野外繁殖取得成功,2004年形成自然分群。截至20145月,野馬群從當初的43匹已擴大到百餘匹。20151月,張赫凡做客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講述她與野馬的生活故事。 

A:她覺得自己像一個迷失方向的孩子,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卡拉麥裡,地處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這裡水草豐富,人跡罕至,這裡是新疆野馬自由生活的地方,這裡也承載一個“野馬女孩”的夢想。“野馬女孩”名叫張赫凡,1974年出生,1995年從新疆農業大學動醫系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後,19957月,張赫凡被分配到新疆自治區林業廳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張赫凡大學畢業後,本想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一天,她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一群野馬賓士而來,她憧憬著這美麗的景象,當她來到新疆野馬繁殖中心報到時,才知道這裡條件艱苦,環境惡劣,一片草原,還有沙漠,荒涼閉塞。 

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在新疆吉木薩爾縣老台鄉西地村。到那裡一看,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荒涼戈壁。所謂的野馬中心,是幾座設備簡陋的木板屋,整個野馬中心15個人,只有她一個女性。這裡夜晚沒有照明,只能點上熊熊的篝火;購買日用品,須去60多公里外的市區購買;想看書,也只能看自己帶來的專業書;每天只有和野馬朝夕相伴;沒有電話,只有和日記對話。這裡有的是草原、長空和野馬。那份曠世孤獨,她覺得自己像一個迷失的孩子,被整個世界拋棄了。孤獨與寂寞相伴的張赫凡平日裡除了看書,就是聽收音機。有時,把爐火燒得轟轟作響,這也是一種很大的安慰。 

剛去時,張赫凡寂寞難耐,一天天自言自語,一個人在戈壁灘上漫無目的地亂走,不知何處才能安撫自己的靈魂。她感覺自己就像那些戈壁灘上的野馬一樣,空有自由奔放的心靈,卻被圈在圍欄裡。孤寂歸孤寂,張赫凡還是忍耐了下來。遠離都市的繁華,不能和相愛的人長相廝守,在荒野上為著理想堅持。張赫凡把所有的熱情與愛情都投入到野馬的繁殖上。 

野馬的祖輩棲息在中國,新疆野馬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經歷了6000萬年的進化,被世人譽為“活化石”。新疆是野馬的原產地,由於生態環境惡化,人類捕殺、戰亂等原因,野生野馬種群上世紀70年代頻臨滅絕。 

第一次走進馬舍時,讓張赫凡印象深刻。一匹剛出生幾天的小馬駒跑過來和他親近。張赫凡摸著小馬駒的頭頸,小馬駒興奮地親吻她的衣襟,她給小馬駒起了個“野馬公主”的名字。隨後,另一匹小公馬駒也跑過來,圍著她開始了玩耍,她管這匹小馬駒叫“野馬王子”。那一刹那,張赫凡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1997年元旦,研究中心出現經費危機,她下定決心離開這裡。這時,一匹名叫“小黑炭”的野馬前肢脫臼了,在馬廄裡哀鳴。她當即決定留下來照顧這匹小野馬,幾個月以後,小野馬的傷情穩定了,張赫凡卻不忍心走了。 

一天,張赫凡從獸醫室出來,一頭小野馬跑過來停在了張赫凡面前,並用鼻子嗅了嗅,同時還有蹄子刨著地面,似乎在向她傾訴著什麼。張赫凡很快明白了:原來是這匹小野馬長大了,不想再跟著媽媽一起生活了。很快,張赫凡將小野馬從它媽媽身邊調入集體馬廄。

讓張赫凡沒想到的是,第二年秋天,研究中心生活條件更為艱難。另一方面,女孩子到了這個年紀,應該考慮個人問題了。張赫凡再一次遞交了辭職報告,準備離開這裡。 

就在她要離開之前,一匹名為“班娜”的母馬在生產完小馬駒後,因心力衰竭死亡。剛生下的小馬駒鳴叫著到處找奶吃,張赫凡心痛不已。小馬駒被隔離人工飼養,她拿起了奶瓶,堅持按時餵奶。她給小馬駒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雪蓮花”。從那時起,她發誓不再離開這裡。 

每當馬兒有病痛或災難時,張赫凡就會煩躁不安。野馬與家馬最大的不同是野馬野性不變,它始終保持著野生動物的特徵,不與人類親近,無法馴服,不易搶救,即使臨盆生產,也不易靠近野馬身邊。有一個叫“紅花”的母馬,生下了第一頭小馬駒,卻因為難產而死。即將離開塵世之際,它突然站起來,向所有同伴告別,最後戀戀不捨地閉上眼睛。第二天一早,張赫凡心中煩亂,急忙返回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得知“紅花”難產死去,她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B:她感受到自己與野馬之間的真摯情感,割捨不得

張赫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並管理野馬的系譜檔案。要弄清每匹野馬的族譜關係。諸如它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生於何時等。張赫凡先從識別野馬開始,將中心建立以來的所有野馬記在心裡,這對野馬的組群、繁殖、野放、疾病控制等等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野馬在張赫凡的心中,就如同她的孩子們。“雪蓮花”、“王子”、“公主”、“大帥”、“秀秀”等一系列愛稱的出現,便來自她的創造。張赫凡根據每匹馬的特徵,為它們取了名字,並用文字記錄下了這些精靈生存、繁殖、戀情、婚姻等一系列故事。野馬的繁殖成活率和近交控制程度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準。 

因為中心人員不足,張赫凡有時還要兼任喂馬、清洗馬廄等工作。有時候,還會接待一些遠道而來的參觀團,張赫凡就會應急充當解說員。在這片荒原上,張赫凡結識了許多野馬朋友,她可以準確說出野馬的性情脾氣,像調皮的“王子”,文靜的“公主”,威嚴的“大帥”,美麗的“綠花”等等。

一天半夜3點多鐘,傳來“砰砰”的敲門聲。值班人員說:母馬“班娜”表現異常,煩躁不安,驚恐地打著響鼻。張赫凡趕緊起床,來到馬廄,看到“班娜”腹部明顯有胎動。她輕輕地伸出手,溫柔地撫摸著野馬。很快,野馬產下了一匹小野馬駒。張赫凡喜出望外,她感受到自己與野馬之間的真摯情感,割捨不得。 

張赫凡喜歡給野馬打防疫針,她有時躲在草垛裡發射飛針,有時在圍牆另一側通過眼洞發射飛針。野馬場總在上演著人類與野馬鬥智鬥勇的遊戲。 

幾年前,一匹野馬由於長期被圈養導致過度肥胖,最後難產而死。有人指責野馬圈養模式不當,野放才是唯一出路,張赫凡和她的同事們承受了巨大壓力。野外放養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具體操作上存在很多困難。 

當圈養成為習慣,野馬的愛情在這片荒原上,也成了奢侈品。為了優生優育,圍欄裡野馬的婚戀完全由人類安排。於是,母馬的馬廄裡,便經常成為公馬們爭鬥的目標。小小馬廄裡,也上演著和人類一樣的野馬情愛故事。 

每天,張赫凡都在中心走幾圈,為野馬進行一番體檢。她的身邊,堆滿了野馬人工飼養繁殖的資料,她和同伴們一直在進行野馬野化試驗,卡拉麥裡周邊一帶是荒漠戈壁,植物很少,野馬放野後可能會和野驢、鵝喉羚,甚至與牛、羊爭奪有限的水和食物。但放養的最終目的都是使野馬在大自然中生存下來。 

野馬回歸故鄉卡拉麥裡之後,野馬種群壯大到百匹以上,野馬終於第一次回歸了自然。這對於第一次野放回歸自然的27匹野馬來說,是一場嚴峻的考驗。把野馬帶大的張赫凡,現在要把它們都親手送走,心裡的滋味真不好受。目前,已有50多匹野馬被野放,取得了探索性成功,野馬已經能夠在野外重建野生種群,成為馳騁在卡拉麥裡草原上的野馬。

张赫凡与野马

 張赫凡與野馬。

野馬放歸大自然後,再想找到馬群相當不易。遼闊的卡拉麥裡18000公里,不容易碰到野馬,但也有奇跡發生。一天,一個攝製組尋找野馬,非常湊巧,經過幾天的尋找,竟然與野馬不期而遇,大家欣喜地發現,其中3匹母馬,還帶著各自剛出生的小馬駒。車停下來時,張赫凡一人試著靠近野馬,因為,這裡有幾匹野馬是她親手喂大的。有一匹馬,離開她時,還是幼駒,如今已經矯健茁壯,成為馬群的頭領。終於,張赫凡接近了野馬的身體,她伸手想去撫摸頭馬的頸部。可就在張赫凡伸手的刹那,野馬掉頭而去,其它的野馬也都相繼掉頭離去。張赫凡即高興又失落,高興的是野馬已能適應野外生活,有了獨立生存能力;失落的是沒能和自己親手喂大的野馬親密接觸,讓她倍感愁悵。 

提起朝夕相處的野馬,張赫凡激動得淚流滿面,從那一刻起,她深深地愛上了野馬,並在日記中寫到:夢中早就與你相識/循著你的身影我來到這裡/帶著你的靈氣/我來到這裡/巍巍天山茫茫戈壁/你是我的摯愛/你是我的精神/讓烈日將我曬成你的顏色/直到靈魂也變成你的顏色/從此,我將與你同命運共呼吸。

 C:她熱愛自己的事業,她愛野馬,她也渴望愛情

張赫凡對野馬中心的宣傳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熱心。野馬中心周圍的宣傳欄,黑板報等等,都由她一手操辦。同時,正常工作之餘,她還要與同事們一起,參加到野馬中心植樹造林,環境衛生,鋪路修路,來人接待以及為野馬割草等工作中去。為此,她放棄了許多休假日,每年的五一節和國慶日她都在中心值班。一個女同志,在野馬中心甚為荒涼艱苦的環境中堅持下來,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犧牲。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野馬事業,張赫凡還用筆記下自己與野馬之間的故事,記下自己的心靈軌跡,最終寫出了一本《野馬:重返卡拉麥裡》的巨著。這本書獲得了中華環保名流口碑金獎,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鮮為人知的故事,30多萬字的日記和觀察記錄,都是作者在夜晚,點起蠟燭寫下的。漫漫長夜,寂靜無聲。每到晚上,寂寞難耐的時候,張赫凡就點起蠟燭寫下對野馬的生活觀察記錄。張赫凡在這裡堅守著。當初一名大學生,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女工程師,但人們仍習慣於地稱她為“野馬女孩”。 

在張赫凡的影響下,不少官方機構和民間個人紛紛解囊捐贈,國際明星成龍也到這裡認領了兩匹野馬。一直缺錢的野馬中心得到了官方與民間的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張赫凡每月只有千元多一點的工資,按他們的工作性質和環境,應該有風沙補貼、野外補貼、誤餐補貼,可因為經費短缺,這些都得不到兌現。張赫凡正在攻讀養殖專業研究生課程,她每天都抽時間學外語,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出國進修,把自己的水準再提高一步。 

一個充滿生命激情的女子,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默默奉獻著,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野馬事業,怎能不令人心生感動?野馬,已成為她永遠的牽掛,如生命中最親近的人。“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張赫凡羞澀而驕傲地說:“我們從大自然手中復活了一個野馬這個物種。”“就這麼久久地/與我對視/直到分不清/是你的黑眼睛/還是我自己的眼睛。”這首選自張赫凡日記的詩,體現了她對野馬的愛。 

野馬中心,獨立在準噶爾盆地的戈壁中。漫漫黃沙和落日孤煙在詩中是浪漫的,但當你要長年面對它的時候,需要巨大的毅力和勇氣。直到今天,網路已經讓地球成為一個村子時,那裡的沙漠仍然阻斷了這種聯繫方式。 

十年的付出讓這個女孩獲得野馬種群的認可。她在書中說,最能打動她的場景是:一匹野馬從遠處走來,她看到了它漆黑的眼睛。 

2009220日,張赫凡的《野馬:重返卡拉麥裡》一書簽售現場,經過這裡的人們都要駐足觀望一下,看著她與著名電影明星——成龍認養野馬時的合影照片,看著曾經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時,人們在發出由衷讚歎的同時,也更想知道 “野馬女孩”的傳奇故事,瞭解她是怎麼樣與野馬朝夕相處的。 

《野馬:重返卡拉麥裡》不但榮獲“第三屆梁希林業圖書獎”。還榮獲第九屆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文化作品獎,該書是新疆唯一一本獲得這種獎的圖書。2010年,張赫凡獲新疆自治區開發建設新疆獎、五一巾幗獎。2011年,散文集《野馬:重返卡拉麥裡》獲“綠我中華”優秀獎。20151月,張赫凡做客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講述她與野馬的生活故事。

她最羡慕的就是順利結婚、生孩子,居家過正常穩定的日子。張赫凡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姑娘,天真、純潔、可愛,在她身上一點也不缺失,她熱愛自己的事業,她愛野馬,她希望能把野馬的繁育工作長期堅持下去。 

人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當酥油草長滿卡拉麥裡,草原上馬蹄聲聲,嘯嗷嘶鳴,新疆野馬將會在那裡生生不息,繁衍不止。張赫凡被曬得皮膚黝黑,但笑容特別燦爛,她給荒涼的大漠裡寫上了色彩與靈氣。人們都稱她是真正的“野馬女孩”,她要在卡拉麥裡續寫人生傳奇。圈养野马

圈養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