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四屆兩岸人才機構洽談會18日在廈門舉辦。

融合發展 廈門力築臺灣人才逐夢第一家園

【記者 徐迪/福建廈門 報導】

作為海峽論壇重要組成部分的兩岸人才機構合作洽談會,已步入第四個年頭。海峽論壇主會場廈門,正吸引越來越多臺灣人力資源機構前來設點駐點發展,成為越來越多臺灣專家、臺灣青年登陸發展的第一選擇。

第五批臺灣特聘專家和專才獲頒證書。

由廈門市委組織部、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本次兩岸人才交流對接活動,包括專案簽約、交流研討、平臺發佈、臺灣人才專案聯合評審會、產業培訓合作對接等內容。來自臺灣地區的60餘位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產業協會、高新技術企業的代表和廈門市各區、各產業園區,眾創空間、創投機構和協會機構負責人及代表120餘人共同參與;兩岸人才機構代表圍繞如何將廈門市打造為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推進對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深化兩岸人才產業融合、開展兩岸人才聯合培養培訓等議題展開了座談交流。

近年來,廈門市致力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形成“全要素動員、多隊伍參與、全流程覆蓋”的全國領先政策和服務體系。2018年,該市第一時間貫徹國台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率先推出廈門“惠臺60條”,在大陸率先實現31條同等待遇政策落地,做到了“與臺胞共用發展機遇、讓臺胞落實同等待遇、同台胞實現融合發展”三個率先。

陳瀋陽稱,廈門在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肩負著兩岸融合發展戰略支點的歷史使命,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著力將廈門打造成為臺灣人才登陸的第一家園。

臺灣特聘專家展示證書。

來自廈門市明晟鑫邦科技有限公司的璩澤中是福建省“百人計畫”專家,也是廈門市第五批臺灣特聘專家、第八批“雙百計畫”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璩澤中感慨地說,正是由於廈門強有力的人才政策召喚,讓其帶著團隊在廈門紮根。明晟鑫邦落地廈門後,已獲得省、市兩級人才扶持資金1150萬元人民幣(下同)。四年來,其晶片模組封裝產能不斷遞增,2018年整個企業的產值規模已是初創時的四倍。

像明晟鑫邦這樣臺灣人才領銜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廈門還有很多,為了讓他們更好地融入資本市場,廈門市還在兩岸股權交易中心先行先試,打造了全國首個“雙百人才企業板”“台資板”,已有4家臺灣人才聚集企業成為廈門市重點上市後備企業。

“臺灣人才專案聯合評審”機制是“雙百計畫”引才鏈條的延伸。當天舉辦的臺灣人才專案聯合評審會,重點評選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等領域科技創業專案,共有20餘個高層次人才專案報名,11個專案最終入圍評審。報名的臺籍人才中,既有美國哥倫大學畢業的電腦專業研究生,也有臺灣大學生物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占比高達80%。

兩岸專家受邀進行聯合評估,遴選出來的優質專案將直接進入廈門市引進高層次人才“雙百計畫”最終答辯環節,相當於給臺灣人才創業專案開闢了一條來廈綠色通道。

臺灣評審邱一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兩岸專家一起給臺灣人才專案把脈,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這個平臺非常好。

兩岸人才工作座談會舉行。

作為大陸首個實施臺灣高端人才評選計畫的城市,廈門早在2013年就在“海納百川”人才計畫中專設“臺灣特聘專家(才)”子計畫,吸納臺灣電子資訊、光電、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高端人才來廈工作創業,給予最高150萬元的生活補貼和500萬元的創業資金扶持。

目前全市共計評選臺灣特聘專家、專才291名,其中專家137名、特聘專才154名,截至今年預計扶持金額將達到7000萬元。

近年來,廈門把促進兩岸人才交流合作作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和特色品牌,形成臺灣人才集聚的良好態勢。目前,在廈各類臺灣人才近3萬人,其中臺籍高技能人才超過2000人,臺灣特聘專家(專才)、“雙百計畫”人才等領軍人才近1000人。

伴隨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廈門致力打造12條千億產業鏈,擁有光電、軟體、生物與新醫藥、電力電器、鎢材料、視聽通信等六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平板顯示、電腦與通訊設備、旅遊會展、現代物流、軟體和資訊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8條產業鏈突破千億規模;同時,廈門營商環境在專業機構今年發佈的研究報告中躋身大陸副省級城市第一。廣闊的產業空間和一流的營商環境,使得廈門形成了吸引聚集臺灣人才的“超強磁場”,,成為各大臺灣人才和人才機構創新創業首選地。

兩岸人才交流交往,除了要有好政策、好服務,也需要有好的平臺。自2016年啟動以來,兩岸人才機構合作洽談會已成功舉辦三屆,成功推出“兩岸創意設計眾包、臺灣大學生實習實訓、兩岸人才專案資本對接”等三大平臺,首創“兩岸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協同創新模式,獲得兩岸業界的高度關注。

統計數據顯示,三屆活動共吸引了450餘位特邀嘉賓、臺灣人才跨海參會,100多家兩岸人才及產業服務機構與廈門本地400多家機構、企業通過大會平臺進行洽談對接,達成了人才培訓、產業合作、招才引聘、技術交流、投融資等80多個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