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兩岸新局系列社論之一 以中華智慧化解九二共識爭議

在各方期待下,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於5月20日上午登場。誠如本報特邀政治評論員楊海峰昨天的評論專文《520就職演說與大陸的上、中、下三策》(以下簡稱《三策》)所作的精准研判: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不會用言辭刺激大陸,但也不會接受大陸再三強調的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仍會以勝選後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提出的四個面向為基調,重申維持兩岸現狀。值得特別關注的是,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這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2月下旬在華盛頓談到兩岸關係時,希望臺灣新領導人要依照“他們的憲法”推進兩岸和平發展遙相呼應。

5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負責人針對蔡英文的就職演說發表談話指出:“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國台辦與臺灣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和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均建立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之上。只有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續。”

從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負責人發表的談話研判,大陸現在的做法完全符合《三策》一文所提到的中策特質。由於民進黨新執政團隊“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接下來,如果兩岸不能“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或者在處理兩岸具體事務中言差語錯、擦槍走火,兩岸的制度化協商很容易因九二共識爭議而中斷,從而進入冷和平,甚至全面對抗。

我們認為,民共及兩岸目前存在九二共識爭議的根本原因,是大陸不能正視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王毅部長的“中華民國憲法說”之所以在島內引發廣泛討論,並引起美方關注,主要是隱含著大陸正視中華民國事實存在的正面資訊。可惜的是,大陸像王毅部長這樣開明務實的知台派人士實在太少了!如今,蔡英文也明言說出“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兩岸就應該沿著正視並尊重中華民國事實存在的新思維,重新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以此化解九二共識爭議。

下面,我們從九二共識的形成背景、爭議原因、歷史沿革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度剖析,並提出九二共識爭議的化解方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為了解決兩岸雙向解凍後出現的新問題,推動事務性協商,先期成立的海協、海基兩會經過多輪商談,在一九九二年達成默契: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存在爭議。這一默契的達成體現著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的務實精神。2000年,臺灣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將兩岸一九九二年的協商內容概括簡稱為九二共識,被國共兩黨採用至今。

九二共識這一名詞凸顯了“求一個中國原則之同”,當然這也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而忽略了“存一中涵義之異”,以偏概全,因而引發爭議。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只提到“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仍不願接受甚至不提九二共識。由於對一個中國的涵義仍然存在爭議,共產黨主張“一中不表”,避免引發爭議;國民黨為了凸顯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執意堅持“一中各表”,國共兩黨對九二共識意涵的解讀也存在分歧。

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兩會在1993年舉行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的制度性協商。在李登輝執政後期,也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關係卻隨著李登輝訪美以及提出兩國論後迅速惡化,陳水扁僥倖上臺後更是劍拔弩張。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又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至今已經簽署了23項事務性協定,開啟了兩岸大合作和大交流的時代。但在馬英九第二個任期內,同樣還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不僅兩岸服貿、貨貿、兩會互設辦事處等議題推動受阻,兩岸還曾鬧出大陸拒絕馬英九親自出席北京APEC會議和美國雙橡園升旗事件的不愉快。可以這麼說,即便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或國民黨繼續執政,以現有的九二共識為基礎,也無法解決兩岸進入深水區出現的問題。

由此可見,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兩黨之間的一個初級共識,仍然存在很大的脆弱性、不穩定性和解決兩岸問題的不徹底性。國民黨執政時,九二共識是當然的兩岸共識。民進黨重返執政後,九二共識中“異”的部分就會凸顯出來,重新引發爭議。雖然九二共識在兩岸存在主權爭議、缺乏政治互信的特殊歷史時期,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國共兩黨都不應該繼續躺在九二共識上抱持僵化思維吃老本,因為現有的九二共識只能解決兩岸間的經濟、文化等先易問題,而不能應對兩岸間的政治、軍事、臺灣國際空間等後難問題的挑戰。

在九二共識這一問題上,國共兩黨、尤其是掌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導權的共產黨領導人,都應該拋開政治上的偏見,虛心看待和分析民進黨人士以及其它對九二共識的不同意見,勇敢面對並消除各種質疑,而不是僵化地生硬地強迫民進黨去接受一個國共兩黨仍然存在意見分歧的初級共識。因此,國共兩黨不必要在九二共識這一名詞上繼續與民進黨纏鬥,而應在幫助民進黨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上做文章。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民進黨重新執政後九二共識僵局的化解,才有利於儘早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兩岸新共識,使兩岸對話協商的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實。

化解九二共識爭議,幫助民進黨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歸根結底還是要破解兩岸主權對立。而破解兩岸主權對立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大陸能否給予中華民國合情合理合法的政治地位。為了破解兩岸主權對立,兩岸有識之士曾經提出很多設想,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早期有聯邦模式、兩德模式,後來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最早提出、聯合報至今經常論述的大屋頂中國和臺灣大學張亞中教授提出的一中三憲,以及民進黨前主席蘇貞昌提出、蔡英文接棒的隱含兩國論的臺灣共識和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共識,去年施明德、蘇起等藍綠七賢士又提出大一中架構。我們認真研究過上述的各種和解設想,發現其中都存在兩個致命的缺陷:

一沒以現有的九二共識為基礎。九二共識是兩岸官方授權的兩會經過多輪協商形成的,更重要的是九二共識開啟了兩岸兩會事務性協商的大門,而且在兩岸經濟文化議題的協商中行之有效。並且,美國也對2008年國民黨執政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良性互動非常肯定。雖然在兩岸進入深水區商談政治議題時九二共識仍顯脆弱,但完全脫離九二共識憑空設想兩岸和解方案,註定不會取得紅、藍、綠三方共識。這就是以上的各種和解設想至今無法得到落實的主要原因,有的設想甚至在單一陣營都無法取得共識。譬如,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共識,在民進黨內部都難以形成共識。

二沒正視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大政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原本就是鄧小平為解決台海問題設計的,只是先在收復香港、澳門過程中得到實踐。雖然“一國兩制”隨著形勢的發展暴露出很多問題,適用于臺灣時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昇華,但以“一國兩制”解決兩種社會制度並存畢竟已有成功的先例。民進黨主張維持兩岸現狀,兩岸實行“一國兩制”,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才是維持兩岸現狀的最好方式。

兩岸的政經格局雖然會受到美日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總體上是由大陸主導的,這一趨勢會隨著大陸的進一步崛起會更加明顯。臺灣不接受“一國兩制”,國民黨執政時可以依靠九二共識維持現狀,如今不願接受九二共識的民進黨已經執政,一旦大陸失去耐性,就會用經濟、外交等手段,甚至以軍事手段,脅迫臺灣接受。而臺灣的任何設想要是與大陸的“一國兩制”不能相容,都不可能得到實現。

基於以上分析,本報贊同楊海峰先生提議的幫助民進黨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同時也是化解九二共識爭議的和解主張: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

蔡英文已經在就職演說中明確表態:“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根據兩岸憲法,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也都是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既然兩岸主權和領土重疊,又都不願承認對岸是一個國家。兩岸可以根據各自憲法,承認對岸是自己憲法框架下的一個特殊行政區域(簡稱政治特區)。亦即,大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承認臺灣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一個政治特區,實際統治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區政府,中華民國總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首。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大陸也應預設臺灣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承認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一個政治特區,實際統治大陸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區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首。這樣,兩岸雙方既對等尊嚴,又可實現重疊主權下治權的相互承認。

根據兩岸憲法,兩岸接受對岸為政治特區並不困難,難點在於兩岸無法相互接受“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在這一點上,兩岸可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啟政治智慧。老子曾說:“名是道的外相”。兩岸若繼續以對抗排斥對岸的舊思維,去解讀不斷變化中的兩岸政治關係,就會因一個國家之“名”而困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道”,兩岸政治關係僵局永遠也無法打破。若改以包容接納對岸的新思維,雖然兩岸都有國家之“名”,但都把對岸當成自己的政治特區,不再繼續視為無法包容和接納的國家,長期困擾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權對立難題也就有了破解之道。

在俄羅斯83個聯邦主體中,有的稱為州,有的稱為邊疆區、自治州和直轄市,也有稱為自治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下轄的行政區,有的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香港和澳門稱為特別行政區,大陸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一個政治特區,特區名稱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臺灣承認大陸是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一個政治特區,特區名稱繼續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完全行得通的。

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等同兩岸都從各自憲法層面上實現大陸和臺灣的主權連結,也可以說是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夯實。蔡英文已經在就職演說中明確表態:“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沒有道理不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民進黨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等同架空台獨黨綱,民共兩黨也就不必在廢不廢除、凍不凍結台獨黨綱問題上爭論不休了。

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以大陸視角,承認臺灣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政治特區,等於在臺灣落實了“一國兩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下的“一國兩制”。以臺灣視角,承認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治特區,也在落實“一國兩制”,只不過是中華民國架構下的“一國兩制”。當今臺灣的政治人物在藍綠惡鬥的社會氛圍下,已經喪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包括提出並一再堅持“一中各表”的馬英九在內,談“一國兩制”色變。臺灣社會不願接受“一國兩制”,是不願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下的“一國兩制”,中華民國是臺灣朝野的最大公約數,中華民國架構下的“一國兩制”,臺灣社會有什麼不能接受呢?

最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只是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夯實,也可以說是對九二共識的深化,雖然能夠化解目前的九二共識爭議,解決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對等身份問題,以及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繼續維持兩岸不統、不獨的現狀,但依然是一個“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的權宜之策。至於如何破解兩岸主權對立,敬請關注本報的後續社論。

【延伸閱讀】http://www.newstaiwan.com.tw/index.php?menu=newst&ms=23&nnid=207825

【社論主筆】楊海峰,男,漢族,農民,高中肄業,中共黨員,生於1968年農曆7月15日,身份證號碼412826196807152279,家住河南省汝南縣王崗鎮余莊村余莊65號,長期研究台海問題。聯繫(電話)微信1368304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