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園區《閩風小學堂》 親子浯坑鄭氏宗祠研學

母語專家鄭藩派主講「廟裡乾坤 • 信仰觀」

【記者 舒遠/金門 報導】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特別在暑假針對金門親子規劃《閩風小學堂》,並以「閩南語方言與謠諺」為系列主題,規劃兩場親子共學活動, 藉以推動落實文化園區在文化、教育、觀光的任務計畫及政策目標。今(18)日下午2-5時進行第二場親子研學活動,40位親子學員隨主講鄭藩派老師,搭乘專車到浯坑鄭氏宗祠進行親子研學之旅,現場體驗學習金門宗族文化,了解金門的祖先崇拜與信仰觀。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完成昨今兩天兩場研習課程者除分別各發一張結業證書,所有完成兩場課程者均加贈精美實用小禮物一份以為獎勵。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指出,今(18)日下午2-5時進行的第二場研學活動,邀請金門縣政府指定閩南語師資培訓師、金門閩南語方言專家鄭藩派老師主講「廟裡乾坤‧信仰觀」。隨後全體親子學員搭乘專車到浯坑鄭氏祠堂現場實地學習,以深刻體驗聚落生活中閩南宗族信仰文化及母語俗諺的欣賞運用。

本身是金門鄭氏宗親會理事長的鄭藩派老師表示,先民自大陸渡海來金門,開闢新的生活空間,為了安撫精神上的孤寂,都會把故鄉祭祀的神明「分香」請來祭祀。鄉土的神明早在故里即為先民所膜拜,「分香」保佑移民渡海來浯,更增添一份感恩之情。金門崇尚祖先宗族崇拜,所以各同姓聚落都有宗祠家廟,形成獨特的社會和民情穩定結構和宗族文化傳承載體。

鄭藩派老師談起軍管時代跟外省籍駐軍以金門話和閩南語溝通的趣事。接著表示,金門有許多與信仰有關的俗諺,顯示金門人的宗教觀,例如:「有廟有宮,徛著才會興」、「也著神,也著人」」「有食有行氣,有燒香有保庇」、「宮前祖厝後」、「青嶼祖厝,官澳宮」、「一人一家代,神主隨人拜」等;鄭老師還現場出幾道閩南語謎語讓大家猜:,例如:「一坵焦園鬆鬆鬆,韭菜開花紅紅紅。」(臆一項祭祀用品。謎底是香爐)

金門爸爸王豫堂帶唸大一的19歲女兒王楚文一起來學習母語。他表示,因為孩子在台灣讀書,不太會講自己家鄉的金門閩南話,所以來認識學習,收獲很多。

早年嫁給金門人現年已70歲的老學員呂張阿香,本身是桃園人現隨兒子移居金門,想重新認識金門話,所以請金門的媳婦郭依青幫忙報名參加園區這項學習活動。

來自台灣在旅館工作的學員張金發,聽了兩天的課程,認為可以幫助他認識在地金門話與台灣話的異同。

爸爸是桃園新屋,媽媽是金門人的范姜呈軒、庭耘小兄妹一起來聽課學習,他們都覺得參加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可以學到許多金門的閩南語文化。

來自台中現居住金門的媽媽張嘉佩帶領孩子張瑄恩、張瑄益一起來上課。她表示,文化園區安排親子到博物館共學閩南語很有文化傳承的意義,可以協助現代年輕的父母教導孩子能認識和學習閩南語,對住在金門的語言口音適應很有幫助。

隨後鄭藩派老師安排每位學員試著用閩南語自我介紹及上課心得,各種年齡層的閩南語說得南腔北調都有,大家都覺得很有趣學得很愉快,笑聲不斷。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兩岸皆面臨傳統語言和文化「世代傳承」挑戰。尤其,閩南語是金門唯一在地方言,不僅為地方日常生活慣用話語,又是諸多閩南文化載體。金門文化園區致力於推動「活的閩南博物館島」,以及推動文化、教育、觀光計畫政策目標,其一就是特別規劃「閩風小學堂」子計畫系列活動,期透過生活細節在社會和親子教育領域協助推廣保存,帶動社會學習環境,讓閩南文化從語言中進行多元互動體驗,也推廣下一代從生活中學習閩南文化,感受閩南語生動豐富的語境趣味,近而能喜歡閩南語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