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園區家廟講堂推進第七集 張氏宗親會紀實

張瑞心:金門張氏「儒林衍派」九大房派全球裔孫近百萬

【記者 舒遠/金門 報導】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為彰顯博物館串聯鄉鎮常民生活文化與記憶共構、宗族及家廟之資產典藏並與文旅推程合力,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日前製作「宗祠家廟」影音紀實推進第七集,邀請金門張氏宗親會理事長張瑞心,張氏宗長張璋全、張金福、張海傳、張吟音等,在沙美張氏宗祠內接受訪談,暢談金門張氏源流及發展。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親自到現場說明及致謝。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博物館扮演文化傳承的點燈人。金門有「閩南文化基因庫」美譽,島內宗祠家廟更是鄉鎮同姓住民活動和重要文化核心資產,極具保存及傳承特色,數量多且密度高,是典型閩南宗族文化資產,是常民生活信仰中心,聚落發展的精神支柱與文化保存的力量,深富發揚價值。因此特別在每年持續推動「家廟講堂」影音訪談計畫,以彰顯博物館與鄉鎮生活文化、聚落宗族崇拜及金門宗祠家廟之美典藏並與文化旅遊之間的串聯。園區特別感謝金門各宗姓宗親會的支持與協助才能順利執行。

張氏宗親會張璋全宗長在訪談中表示,金門張氏及晉江張氏都是以儒林為堂號,屬於清河衍派分支。儒林是晉江磁灶鎮的古老村莊張林村的雅稱。儒林開基祖為鏡齋公,五代宋初人(905-965年),開閩延魯公之後裔。肇基金砂的是張氏三公(長房福星公、二房允三公、三房儀福公) 如張氏宗祠大門左右聯所書:「清河發源祖德宗功昭史冊」、「儒林衍派孫賢子孝紹箕裘」。

張金福宗長說明張氏族人到台灣和南洋賺食打拼的事蹟。「新加坡船王」美譽的張允中即為張氏旅外知名僑領、曾任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企業家張邦育,也是傑出旅台張氏名人,曾慷慨捐輸,在八年任內出版共十六期「鄉訊」,聯繫鄉誼。

張海傳宗長表示,沙美張氏宗祠內懸掛多幅歷代先人成就匾額,如:明宣德「理學名儒」張廷芳、明景泰登科「文魁」張斯弼、明嘉靖登科「文魁」張明、明萬曆登科「文魁」張廷相、明萬曆經歷使張行偉、明崇禎中憲大夫張宣、清乾隆都司張日高等都是張氏先賢。新進的博士暨將軍晉匾的有:張群璋博士、張家生將軍、張雲景博士等。

張吟音宗長補充說明,沙美張氏為六房,青嶼張氏為七房,青嶼家廟內的進士科舉匾額較多。青嶼先祖為張均正於宋仁宗廿年(1042年)開基,真正顯達是從明朝以後。尤其自「義父太上皇」張敏保育儲君有功而顯貴之後,青嶼張氏家廟被封為「褒忠祠」,張氏家族從此家聲斐起,也接連科舉登榜,除了明弘治三年(1490年)及十二年(1501年)張定、張宜兄弟連登功名之後,更有張鳳徵、張繼桂父子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及萬曆二十三年(1594年)分別考上進士,成為父子進士,有「世登科甲家」之稱。青嶼的張氏家廟建築,也相當堂皇富麗經典,金門俗諺有所謂「青嶼祖厝官澳宮」的美稱。

其父親為金門張氏宗親會創會理事長、書法家張奇才的現任理事長張瑞心,目前為縣府參議。他表示,張氏儒林開基祖鏡齋公裔孫,目前主要分布在閩南泉漳厦,浙南及其他地區, 台灣、金門及東南亞各國。儒林九大房派各地裔孫散居全球近百萬人,為閩南地區大宗之一。現在金門除烈嶼張氏祖厝已傾頹外,沙美、青嶼、洋山、金寧仍有張氏宗祠家廟。兩岸宗族宗親每年都會彼此互訪,交流頻繁。感謝歷任理事長包括張奇才、張金溫、張光海、張金福宗長等的努力付出,金門張氏宗親會及沙美張氏宗祠才有現在的規模,也舉辦多項獎助學金,促進年輕世代傳承家廟事務及聯繫宗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