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一農法研習及行銷推廣系列活動圓滿落幕

【記者 陳家珍/台北 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指導,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所主辦的2019友善環境耕作原一農法研習及行銷推廣系列活動日前圓滿落幕,今年研習會主題圍繞著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農業生產與營銷,於新竹尖石、台南六甲、花蓮鳳林(兆豐農場)、屏東恆春共舉辦四場研習會,並於臺北都會所在北投1765一起樂活館舉辦生態飲食體驗及展售推廣活動8場,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創會理事長李鴻圖表示,觀察民眾參與情況,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農業和自然生態飲食確實是日漸受到各界重視,光台南一場參與者就破百人。

俗稱的慣行化學農業施作時往往從作物所需思考,不斷施用藥肥,力求創造高產量,提高經濟收入,致使土壤酸化,整體生態環境破壞,如今惡性循環,藥肥加重,大地地力受損,天候異常,全球暖化,人們付出健康的代價日益升高。李鴻圖說,地球目前正面臨兩大問題,是溫室效應導致的地球暖化以及物種多樣性的少量化,近三十年內物種流失了30%,倘若長此以往,人類是不能獨存的。有機農業能夠成功的第一個關鍵是要照顧好大地母親,目前人類對大地母親只取而不予,落葉不歸根。農耕文明最燦爛的部分就是土地能夠不斷的耕種而不崩壞,那是因為老祖先做的堆肥是運用師法自然的方式做成,是落葉歸根自然腐熟成堆肥,就是學習森林裡面的腐植質,這是大地母親最好的食物。

該協會倡導師法自然,取名”原一”農法,強調生物多樣、生命原來一樣平等,原來大家都是一家人,而生態農法雖各有主張,各家見長,但促進永續美好環境原是共同一致的期盼,盼各界攜手努力照顧大地母親,讓健康的母親孕育充滿能量的產物,讓人們獲得健康,讓生命幸福美好。

現在的農業已經脫離自然,那要怎樣回到自然呢?那就是正推動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有機農業。今年研習會中分享了兩個案例,第一個案例八田綠色農莊陳佩雲的農家院子~300坪的土地耕種的產出讓八個農夫吃不完,剩下的食物還可以賣錢。另一個案例是前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的農場三分地年收入達到110萬新臺幣,他們都是依循師法自然天地人合一的方式務農,可以說是典型的以“自然為師”生物多樣性的耕作原則的原一農業成功模式。

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長期關注山村部落發展,曾深入駐點新竹五峰花園部落8年,目前輔導五峰及尖石多處友善環境耕作,今年研習會,除了講堂研討,花蓮場並安排實際到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南華工作站參學林下經濟~段木香菇及養蜂發展實況,工作站主任紀有亭親自接待並安排參觀2635保安林地林下養蜂場及欣賞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優質地質地型景觀,到生態環境教育場域~青陽農園感受生態美好並瞭解藍染藍泥植物山藍,台灣平地最大森林地~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和富興生態農場實地參訪,一窺生態林農經濟的美好前景;屏東場也實地參訪了台灣永在林業的林地,永在林業2016年通過取得FSC森林監察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Forest Mangement,簡稱FM)和產銷監管鏈(CoC , Chain of Custody)驗證,生產了全台也是全世界第一個FSC太空包,讓種菇太空包在長年缺乏足夠木屑來源,甚至使用廢棄家具木屑製作引發食安危機的疑慮,多了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