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報導四川改革有深意

【記者 龍繼輝 特稿】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分別以《一喜一憂看帳本(探路供給側•怎麼種)》、《老梁的生態賬算得好(探路供給側•怎麼養)》、《升級版農家樂 帳本更厚了(探路供給側•怎麼賺)》為題推出了三篇系列調研報導。(3月21日、22日、23日《人民日報》)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毋庸置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從需求側改革和供給側改革兩個方面發力,協調發展,最終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數量,讓人們群眾有更多的改革獲得感。

農業對於四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秦朝時李冰父子修建好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後,就慢慢鑄就了成都平原的富庶,“天府之國”由此聲名鵲起。直至今日,農業對於四川發展的貢獻率也是居高不下的。但是,四川農業結構還不合理。比如,四川是糧食主產省之一,但常年要從省外調入50億斤優質稻穀、230億斤加工轉化用糧,占省內產量的40%以上;四川是全國的畜牧業和西部的水產大省,但牛羊肉自給率只有85%,兔肉消費占全國六成但1/3依靠外調,淡水水產品自給率不到70%。所以,對四川省情瞭若指掌的習總書記會憂心忡忡地指示四川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川農業改革怎麼改?毛主席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人民日報》以“怎麼種”、“怎麼養”、“怎麼賺”三個視角從發,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大調研。通過事實和資料的鮮明對比,從中可以悟出四川農業結構改革的發展路徑。

因地制宜是四川農業結構改革的總要求。各地怎麼種、怎麼養、怎麼賺,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複製”、“粘貼”,要根據各地自然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的不同優勢況,一地一策,因地施策。要發揮好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根據市場供需變化適時調整,並讓農產品錯峰上市,以求實現農民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通過專案支持、資金扶持、培訓創新型農民人才等手段,不斷增強農民闖市場、抗風險的能力。

傳統農業為啥沒有市場,就在於墨守成規,人家在幹,自己也如法炮製,依樣畫葫蘆。結果,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同質化,沒有特色亮點,激不起人們的購買欲望。而且,整齊劃一的集中上市,嚴重供大於求,上市即爛市,農民怎能有個好收成呢?所以,重視數量還要重視品質和價值的提高。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通就要創新,創新不等於不能借鑒。但借鑒一定要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這樣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才會因鶴立雞群而不愁銷。

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報導四川供給側改革為四川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改革思路,指明了方向,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壓力。只有8000多萬四川兒女集中民智民慧,眾志成城,才能走出目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的困境,真正讓“天府之國”表裡如一。

【作者簡介】龍繼輝(筆名:龍在游、江水熊),男,籍貫:四川羅江,工作單位: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環境保護局,職務:黨組成員、紀檢組長,中國法學會會員、德陽市網路文化協會會員。先後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大專和四川大學法律本科,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書和法律職業資格證書。近年來,先後在《共產黨員網》、《人民網》、《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網》、《新華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搜狐網》、《網易網》、《新浪網》、《環球網》、《中國日報網》、《中國商報》、《中國經營報》、《僑報》、《經濟日報》、《法制日報》、《新疆日報》、《新疆晨報》、《河南日報》、《廣西日報》、《河南商報》、《揚子晚報》、《西藏商報》、《聯合日報》、《安徽日報》、《青海日報》、《生活晨報》、《北京晨報》、《寶安日報》、《光華時報》、《江南時報》、《淮海商報》、《企業黨建參考報》、《企業家日報》、《江蘇工人報》、《吉林工人報》、《北方法制報》、《市場星報》、《人民法院報》、《安徽法制報》、《大河報》、《煙臺日報》、《宜賓晚報》、《壽光日報》、《德陽日報》、《德陽晚報》、《昌平報》、《呼和浩特日報》、《呼和浩特晚報》、《貴港日報》、《宿遷晚報》、《三門峽日報》、《齊魯晚報》、《泉州晚報》、《株洲日報》、《贛州晚報》、《燕趙晚報》、《石家莊日報》、《西寧晚報》、《常德日報》、《潮州日報》、《淮安日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雜誌、《大觀週刊》雜誌、《人才資源開發》雜誌、《方圓》雜誌、《理財》雜誌、《四川党的建設》雜誌、《德陽政法》雜誌、《當代陝西》雜誌、《台灣好報》及省級網站、報紙等,共計在百餘家媒體上發表評論文章700餘篇,其中,《人民網》上發表23篇,《光明網》上發表28篇,《共產黨員網》上發表20篇,在報刊、雜誌上發表200餘篇,在《紅網》、《四川線上》、《荊楚網》等網站上有評論文章的個人文集,被《三門峽日報》等報紙聘為特約評論員,在《中華勵志網》上開設了“龍繼輝新聞評論文章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