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豫龍憑著對文學和戲劇的熱愛,30多年堅守初心,在文學和戲劇裡逐夢,著作等身,碩果累累。

“小品創作二十年”  曹豫龍作品研討會西安召開

【記者 魏鋒/陝西 報導】

2017年4月11日,由陝西省戲劇家協會、陝西省藝術研究院、陝西省社科院文學藝術研究所、寶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的“小品創作二十年”曹豫龍作品研討會在西安舉行。陝西省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李生茂, 陝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省劇協副主席丁科民,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莫伸、寶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陳有向,以及省內戲劇界專家王小康、孫豹隱、甄亮、胡安忍 、劉遠、雒社揚、楊雲峰等出席了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將圍繞曹豫龍創作的《琴聲》《拍攝現場》《丟了什麼》《追小販》《三百塊錢》《一架望遠鏡》《愛的接力》《放學路上》等13個作品展開,對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藝術特色以及在戲劇界與社會引發的反響,進行深度剖析。

曹豫龍先生創作三十多年來,筆耕不輟,多有建樹。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各抒己見,對曹豫龍先生的創作給予了的充分肯定。原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文藝評論家孫豹隱說曹豫龍的小品內容以小見大,迅速感應時代的脈搏,揭示日常生活的真諦,比較符合既具有文化內涵,又有娛樂功能的小品創作藝術情蘊,比較集中體現出人物精神層面的內容。戲劇評論家胡安忍說:“他的小品創作,是以喜劇的心態,微笑的眼光,密切注視現實生活中的人,注視人的精神、心靈變化,注視人從何處來,要走向何處去,並以調侃的筆調,促人省悟,教人向善。雖然所描寫的多為碌碌庸常小事,卻在其中蘊含著巨大的人文關懷。國家一級編劇、評論家王小康說曹豫龍的創作表現出包袱甩得脆、懸念埋得深,他的作品除了有思想性,還有強烈的戲劇性。他是一位視野開闊的劇作家。陝西省文聯研究員甄亮由衷感歎到:曹豫龍是主流意識形態文藝創作社會“責任共同體”踐行者之一。曹豫龍的戲劇小品創作在繼承陝西小品作品厚德載物“正劇”傳統的同時,以“童心溫馨+教化世俗”的藝術表現流露出較“清新+雅致”的特點。陝師大教授雒社揚說:戲劇小品在大眾文化的聲浪中走上舞臺,現身螢屏;又因染指大眾文化的過度商業化而漸趨沉寂。無論其躍上高峰還是跌入低谷,曹豫龍同志都堅守在這塊陣地上,創作出眾多上乘的小品佳作,多次獲獎,成就不凡。他的作品大多攝取的是司空見慣的小人小事,講的也是耳熟能詳的常情大理。但作品中有人物性格,有情感內涵,同時又充滿生活的氣息。調侃中有意蘊,笑聲中出思想,既使觀眾開心,又使觀眾動心,娛樂性與教育性兼備,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

曹豫龍,江蘇金壇人,1952年生, 1983年開始業餘寫作,至今已發表、出版作品400余萬字。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寶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寶雞市有突出貢獻人才(享受政府津貼)、陝西省文學藝術創作人才百人計畫入選作家。先後有25個小品42次獲全國和省級獎項。並著有影視劇本多部、兒童文學等。

“小品創作二十年”曹豫龍作品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小品創作二十年”曹豫龍作品研討會在西安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