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組合”共展宏“塗” 打造僑鄉文化新地標

【記者 徐迪/廈門 報導】

就讀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臺籍學生張雅嵐站在廈門集美區大社的一面牆壁前,凝視著由她和多名集美大學生共同完成的塗鴉壁畫《BE YOUNG》,表示想借此“向那些對大陸還懷有刻板負面印象的臺灣同學傳達這樣的資訊:跨越障礙,超越自己,讓兩岸交流有更開放心態”。
  
近日舉行的“打破界限”兩岸創意塗鴉大賽在集美大社已進入尾聲。15名大陸學子同15名來自臺灣藝術大學、臺東大學等8所臺灣高校的臺灣學子,分別混合組成6隊“海峽組合”參賽,創作6幅壁畫作品。
  
大社是個閩南漁村,地處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的故里。連日來,“海峽組合”的塗鴉手們一起在閩南古厝群裏奮發“塗”牆。
  
閩南紅磚厝的一抹紅蜿蜒進入《BE YOUNG》,畫面主體是人形,如同神像般矗立。用張雅嵐的話說,就是“採用閩南信俗神像造型,訴說我們來尋根的意思”,通過把眼睛、心臟、皮膚進行抽象和變形,將臺灣地圖、心脈相連等意象融入其中。
  
“我是借由塗鴉的方式,透過這面牆去思考兩岸問題。”張雅嵐輾轉兩岸求學和旅行,感受“兩岸心是連著心的”。上個月她註冊了社交媒體公號“灣灣雪梨見聞陸”,分享自己的大陸生活,期待兩岸同學敞開心扉、更多互動。
  
集美大學美術學院學生聶享說:“兩岸組隊收穫非常大,風格不一樣,但要表現的意義相同。不同意見再多,多溝通幾次,都可以解決問題。”
  
此行之後,19歲的臺灣景文科技大學學生陳韋成打算到大陸來找工作。他向大陸隊友們瞭解到,大陸動漫行業正處於上升期,令他心生“轉戰大陸成為插畫家”的期盼。
  
臺灣藝術大學一年級學生楊以雯和隊友們在畫作上把“福建土樓”幻化成“火鍋”,“烹出”兩岸美食,又集合臺北101大樓、集美學村等地標建築,“期冀兩岸有美好明天”。
  
集美民俗專家陳新軍說,兩岸青年把漁村變得更美了,他們在“嘉庚精神”的發祥地彼此交流、觀點碰撞,留下繽紛色彩,把僑鄉變成了文化新地標。
  
臺灣景文科技大學視覺傳達學系四年級學生潘軍吉和朋友們並肩作戰,把一個漂浮在迷宮上的“夢”留在紅磚燕尾古厝旁,象徵青年創業的迷茫和理想實現的美好。“我決定畢業後來大陸。”他指著“夢”說,“這是我的預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