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非常特殊!中國第一個以“三線”建設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參觀中國唯一“三線”建設博物館 緬懷共產黨人大無畏精神

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


臺灣中南部新聞媒體參訪團六盤水行 系列報導(四)

【記者 周紅微/貴州六盤水 報導】

8月4日下午,由美麗的梅花山下來,在天候因素坐不了亞洲最長索道(纜車)的遺憾聲中,臺灣中南部新聞媒體參訪團直奔六盤水市的中心城區鐘山區(六盤水市的行政核心城區),目標是參觀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

大三線建設,氣勢磅礡!

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非常特殊!是中國第一個以“三線”建設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於2013年8月17日建成開館並免費開放參觀。現館藏文物文獻資料12000餘件,展出圖片1128張,實物1380件,檔案資料200餘份,音像資料時長1080分鐘。室外展區主要展出大型實物蒸汽機車、解放牌汽車、龍門刨床、鋼水包等珍貴文物18件及三線大食堂、三線主題郵局、新華書店、供銷社、演播室等體驗設施,還有三線建設時期以真實故事為藍本的人物蠟像。同時還通過微電影、話劇、相聲、情景劇等表演形式對“三線”時期的生產生活場景進行再現。

戰略決策,高瞻遠矚!

到過大陸的台灣同胞都聽過所謂「三線城市」,意指建設落後,也就是貧困艱苦地區之意。大陸解放初期新中國剛剛建立,「三線城市」的貧困落後不難想像。毛澤東曾說過,當他想到「三線城市」的建設問題沒有辦法好好落實解決,他都睡不好覺!可見毛澤東對解決「三線城市」的建設問題日思夜想,縈繞心懷。「三線城市」建設在上世紀50年代,是展現共產黨人冒險犯難大無畏精神的最佳寫照,也是共產黨人如火如荼響應支援落後地區建設的最佳典範。

不想爹不想媽,不出煤不回家!

由於六盤水地區盛產煤炭,煤礦是工業能源之母,但如何挖煤?全國各地的技術人才在共產黨號召下,如同作戰從軍從四面八方趕來六盤水支援,形成「三線城市」的生力軍,這股力量成就了六盤水從無到有荒邊開發,將豐富資源確實「挖」出來、整到位,讓荒山裡的六盤水發展起來、富裕起來、改頭換面,完全翻轉,徹頭徹尾改變了這樣一個落後貧困的「三線城市」,它呈現的是“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走訪這樣的特色博物館你不會認為它是宣傳口號,從「感受」到「感動」讓你實實在在「有感」!今天仍拼搏的六盤水人正薪火相傳寶貴的三線精神,朝著率先小康,邁著堅持步伐繼續前進,而六盤水的“三線”精神不但書寫了歷史,也光耀了因當年支援建設而留下的「三代」六盤水人!

常到三線崢嶸地
少到江浙魚米鄉
生身故鄉非不愛
更愛三線練人場

走出三線”建設博物館就是 “水城古鎮”、 “三線文化古城”。水城古鎮始建于清雍正十年至今已有280餘年,宜人氣候和便利交通,讓你走進古鎮,享受它獨特厚重的“三線文化”底蘊與人文色彩,領略解放後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因三線建設留下的一批縣委大樓、陸家大院、百貨大樓等“蘇式”建築。“三線文化古城”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按照“拆舊還舊、顯山露景、營湖理水、留住鄉愁”的原則,結合歷史文脈傳承打造了全國首個“三線”文化古鎮。總面積62.75萬平方米,包括古城區、新城區(CBD綜合體)、三線博物館、鳳池園等分區,古鎮對保留的原有建築進行修葺,新建房屋一律採用“三線”時期建築風格。

大無畏拓荒者!

我們特別走進一家「涼都曾楊展藏館」,女主人熱情相迎用心介紹館藏,漫遊其間,令人感受沉靜悠遠氣息,寂寂歲月難掩古風雅韻,雖然大肆整修但依稀可見歲月痕跡,暈染著心的嚮往與停留。在這裡,隨處可見生活中常見的文化生活元素:陳茶、老酒、舊曲、古藝、牌匾……,尤其解放初期的一些家居生活陳設讓人緬懷遐思。  

「涼都曾楊展藏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