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

鄭藩派、許績勳文化園區「閩風學堂」開講

構築閩南文化「夢」 實踐「里仁為美」

【記者 徐迪/金門 報導】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為落實博物館教育推廣本職,發揮博物館親近社會功能,9月22日下午在園區博物館舉辦「閩風學堂」活動,本於「朝山夢土」精神致力發揚閩南文化,落實園區推動活的閩南文化博物館島願景工程。

鄭藩派老師「閩風學堂」開講。

當天活動共有二場講座,第一場邀請金門縣政府指定閩南語師資培訓師、方言專家鄭藩派老師主講「善變的嘴巴,獨特的口音-金門音韻之美」,解說台金閩南語的差異、運用與語趣,讓大家更了解閩南語發音與詞意,傳承保存此一重要珍貴地方無形文化資產,讓閩南母語教育受到重視與推廣。

盧根陣所長頒鄭藩派老師感謝狀

第二場邀請出生金門的青年菁英、旅台文化與社會運動推手許績勳講述「家族故事」,傳授如何製作家族寫真書,藉由家族中祖先傳下來的家譜族緣開啓身世尋根之旅,分享在台北推動「天母鄰舍節」實際經驗與社區文化價值成功個案,促進凝聚家人及社鄰情感。

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在開場致詞指出,今天二場講座主題都極有意義!閩南語是金門唯一在地方言,不僅為地方日常生活慣用話語,亦對古代漢語和歷史研究有著不可分割替代的作用,同時又是諸多閩南文化載體,是閩南文化傳承橋樑。如何保留傳承閩南語讓語言價值被深刻理解,對自身文化起源與再生,甚至生存結構性問題都有重大影響!而閩南語的文化價值在我們博物館導覽解說上意義更為重大,解說導覽有時候必須運用閩南語,否則無法表達對文物歷史的貼切銓釋!我們要深刻認識閩南語本土方言是閩南文化的寶貴財富,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資源」,目前兩岸都面臨傳統語言和文化「世代傳承」挑戰,認知和喜歡閩南語方言,共同感受閩南語生動豐富的語境趣味,進而推廣從生活中學習閩南文化,這對閩南語方言來說就是「活的閩南語」的深層意義,盧所長表示「文化園區博物館以身作則,帶動社會力量進行互動學習就由我們領頭做起!」

許績勳老師「閩風學堂」開講

接著許績勳講師講述「家族故事」,親子如何共同書寫家族記憶,亦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主題。我們社會周遭新住民越來越多,傳統文化是否會式微?如何讓傳統文化與新文化融合?如何凝聚家人及社區左鄰右舍的感情?許績勳以英文「We Are Family」做為主題導入。

許績勳老師「閩風學堂」尋根

許績勳在金門長大,是金門許氏第二十四代,他與太太在台北天母認識,而後,他和太太、孩子成了天母人。到哪裡,哪裡就是新故鄉,但是,原鄉,許績勳也不曾忘記!他說,爹親娘親,家人最親,昨日親、今日親,理所當然,若能明日親、日日親則更需要用心。20年前,他自己DIY了家譜,現在家人還在家譜中繼續增添新頁,他要和大家分享自製家譜的心得。

許績勳老師講述「家族故事」

由於異鄉遊子剛從學校畢業那時,親情一度占據許績勳整個思緒,1997年外公過世時,他興起強烈使命感:「何不幫我母親一家人製作家譜呢?」就祖譜而言,傳統係依父系上下輩份、兄弟長幼順序而編。但許績勳所製作的是「家譜」,論複雜度,不需編到祖宗八代,論紀念性、可看性與實用性,則希望能編成像同學錄一般,納入相片、通訊錄等現代化元素。許績勳外公諱名「根壽」,因此我將家譜命名為「尋根」,英文取名「We Are Family」,兼具慎終追遠與凝聚家庭的意義。

慎終追遠與凝聚家庭的意義。

許績勳建議大家:現代人工作家庭兩頭忙,但也拜科技日新月異之賜,相機、影印機、影片、網站、部落格、Google earth等陸續問世,未來,大家對於編家譜祖譜的想法及作法也許又變了。現代人與親友連繫的管道很多,可透過電話、網路e-mail、msn、skype等方式搜集資料,何不也抽個空,製作一份屬於自己的家譜祖譜呢,或是也開始自己的尋根之旅呢?

許績勳成了天母人,到哪裡,哪裡就是新故鄉,但原鄉也不曾忘記!

盧根陣所長在許績勳講座結束總結表示,傳統「里仁為美」的中華文化價值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許績勳利用自己鑽研工具書方法,有效紀錄家族故事,串聯大家族情感再延伸至外變成鄰里情感,他所表達的核心價值就是「惜福感恩」!盧所長進一步指出,「我們上一代知道苦,他們永遠為下一代而苦,但也知道“苦的值得”!這反而是上一代幸運之處。可是看看下一代不知珍惜,不知幸福何來?當然就會忘本,更不知價值與感恩!許績勳老師強調「我的“幸運”竟有15個之多,這將是“惜福感恩”必定帶來成功!」

盧根陣所長頒許績勳老師感謝狀

對於「惜福感恩」盧所長強調這是家族血脈的力量,也是精神心靈的力量,在金門來說就是這個島嶼的力量!今天二場講座先由鄭藩派老師以閩南語與閩南文化建構「夢」,再聽了許績勳老師成功個案,實踐傳統閩南鄰里社區互動,達到「里仁為美」的中華文化價值,這些都是金門文化力量的累積與放射,相信我們金門島因小而偉大,更能撐起兩岸與世界的和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