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墨香端午

池州首屆“墨香端午”書畫比賽揭曉

【記者 紀良發/安徽 報導】

安徽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和池州市屈原學會聯合舉辦首屆以“墨香端午”為主題的“泓瑞杯”書畫比賽,歷時三個多月,收到學生作品100多付,經過評委認真評選,好中選優,共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共22付書畫作品。9月27日舉行頒獎儀式。

池州市屈原學會副會長、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孫垚和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吳雯雯在頒獎儀式上說:本次“泓瑞杯”書畫比賽書畫大賽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舉行的。希望通過這種活動,學習、傳承和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代大學生要學習屈原一心愛國、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學習他“可與日月爭輝”的偉大人格,學習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守;學習他“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還要學習他留下的《離騷》等偉大詩篇,激勵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青春的人,能為人民幸福貢獻熱血的人。

本次書畫大賽得到書畫愛好者的積極回應,同學們踴躍參與,以書言志,以畫傳情,共收到書畫作品100餘幅,種類涵蓋了書法、油畫、素描、彩繪等,作品內容健康向上,具時代性、現實性,能反映鮮活的校園生活,表現出端午特色。這些作品,有的氣勢磅礴,有的精緻細膩,有的天真率性,有的靈秀雋美,無不飽含著同學們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樸素情懷,浸潤著對生活積極向上的追求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池州市屈原學會副會長,原市黨史辦主任李劍軍在頒獎儀式上就詩人屈原流放地有關歷史演變作了新鮮解讀:把池州的歷史面貌揭示到先夏的堯舜時代。皖南山區所在的下揚子臺坳(江浙臺坳)這片山地與長江上游的上揚子地臺(江南臺隆)和長江對岸的大別山脈這三塊大的山地是《山海經》上所謂的三天子都(鄣)山;今蕪湖市區和當塗縣沿江大圩,與對岸的無為大圩是《山海經》所謂“彭澤”(《禹貢》所謂“彭蠡澤”,《戰國策》所謂“彭蠡”),而這一帶的地形總體看來則是茅棚蓋在江上,古漢語表達這種情形只需用兩個字:“廬江”。

說“廬江”不是一條河的專名而是這一江段入江河流的總稱.這說明長江中游到下游的蕪湖這一帶江、湖、河濱平川谷地,當時都是號稱三苗的方國之地。當時山上就有大量的南蠻人口,尚未被天子統治。未變南蠻之前,天子的天下的國境就是山下,上了山就出了國。變南蠻為國民以後,這山就成為“天子鄣”。“鄣”,障蔽也,保衛國土的障蔽堡壘也。

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蓋前1972年-前1912年)中興以後,少康派自己的少子無餘到南方上述山地,以承大禹墓的祭祀,封為於越國君。越國自此立國。其國民,自然就是大禹教化成天子國民的南蠻。越國就此成立。

吳國人、楚國人甚至之後的漢朝人都沒有對越人直接統治,而是通過這些土司君主的“君”和“王”來間接統治越人。

無論是“吳入越”,還是楚敗越,都未能滅絕越國,至少是沒有滅絕越民族及其文化。

屈原是懷王的臣子。當時,楚國已經打敗了越國。陵陽戍城已經成立。屈原作為被斥逐的罪臣,合適的新崗位,在那個時代,當然是守邊戍國。這就是屈原到陵陽的機緣。何況屈原的作品中明文寫明了“陵陽”、“廬江”和廬江之左的“長薄”。當然,屈原到陵陽,是當這個“生產建設兵團”的司令員,還是當職員或戰鬥員,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