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果蔬在德化山村紮根種出豐收成果!!

(記者江文賓李宏圖德化報導)在大陸中央大力推動城鎮化腳步的加快之下,有些農村空心村多了、土地荒廢了。
但是,在福建省德化縣三班鎮奎鬥村,就善用德化地處山區,生態環境好,又沒有工業污染,對於高品質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吸引了有著精緻農業優勢的台灣果農進入,採用現代技術,對荒地進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
來自台中的台灣道畋公司副總經理楊閩華,帶著技術和資金前進到德化,第一步先投入資金從農戶手中流轉過來土地,再來是辛苦的平整土地基地,建了十多個大型塑膠棚一字排開。
在大棚裏,一些農民正忙著勞作,身邊的小黃瓜、網香瓜、小番茄等農作物長勢喜人。這些農作物幼苗都是引自臺灣,然後再進行數代育苗,以滿足種苗需求。小番茄再過1個月就能採收。
楊閩華說,經過長期改良,臺灣的農作物聲名遠播,這種小黃瓜是臺灣的一般品種,吃起來口感好,又脆又清爽是臺灣的最新品種,其種子成本是一般品種的5倍,表面沒有尖尖的毛刺,可直接食用。
臺灣台中區農會理事長李鴻文說,臺灣農業在重視產量的同時,更重視品質。李鴻文從事臺灣農作物的實踐和研究工作30多年,被道畋公司聘為總工程師。憑藉在臺灣的豐富人脈資源,他組織了4個專家團隊,這些專家涉足葉菜、果樹、有機等多個領域,正在試種的臺灣玉米也沒有問題。
臺灣農業走的是精緻化道路,其產品品質的核心就是有機。從源頭到產出,都做到了無毒。農藥用植物提煉,是純天然成分,供農作物生長的栽培基質是無毒的,改良當地硬質土壤所用的肥料是有機的。
所謂有機肥,就是動物可以吃,這樣種出來的農產品才能給人吃。在一張種植管理記錄卡上,清楚寫著農作物的育苗時間、品種、負責人等資訊,以及每天澆水、施肥等情況。從育苗到採收,全程跟蹤,形成一個產銷履歷。
同時,利用物聯網和大資料技術,做到全自動管理;大棚裝有各種各樣的探頭,即時監控棚外天氣,以及棚外溫度、濕度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系統能夠感應到細微變化,然後進行資料分析,並發出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