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亂的改革已生令人憂心的後果

【記者 若愚 評論】

看年金改革造成的動盪與亂象,愈來愈感不安。

當年金改革之議初興,不少人認其為無稽之談,甚者以為那是有心者胡亂造謠以汙衊政府的伎倆,譬如基於誠信保護原則,政府就應不至於胡作非為;也有不少人相信軍公教是政府的支撐,是社會穩定的根本,誰來執政都不可能拆樑、刨根。我也始終相信政府是個嚴謹的組織,不乏高瞻遠矚、器識不凡的人,理應分得施政的優先與輕重,不應有濫亂盲動之行。如今看來,都錯了,都超乎預料之外,改革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改革的步調卻是荒腔走板,新政府的起手式竟放任拚經濟不為,而拿軍公教開大刀!

關於軍公教的退撫制度,早已有過興革,十八趴的優惠存款早在八十四、五年後就已停止,年終慰問金也已經砍掉,替代率的問題也有過調整,幾次興革都讓軍公教受了傷,但大家相忍為國,都承受了。本以為如此可以安養餘年、回饋社會,誰知道卻將遭受更大的撞擊與傷害。

退休之後,身分翻轉,從公僕變成公敵,被形塑成反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成了被改革的重點分子,屢遭折磨與羞辱,尊嚴與榮譽蕩然無存,是可忍、孰不可忍?沉默的軍公教終於集結動員,從去年台北二十萬人的大遊行訴求,再到各分區改革座談會外的分挺抗禮,一場場總有許多人熱血會串,一幕幕讓人看了不安—棟樑卸任即成了朽木嗎?踐踏過的基礎能用過即拆嗎?即使有種種改革的必要,何苦相煎偌狂若急若狠?何況,施政當務之急有甚於此者何其繁多,何必一出手就拿軍公教開鍘?

國必自毀而人毀之,歷史殷鑑,歷代諸朝,國之亂源在施政錯置,而揭竿起義者朝野必有內應以鼓動、支撐、組織及率領—對照今日,隱隱然正有此兆—軍公教的集結動員抗爭能不叫政府惕勵自省?

台灣前有數十年偏安,一者隔海分立,二者美軍協防,三者島內同仇敵愾,四者軍公教堅守崗位,五者積極建軍備戰,六者對岸自顧不暇。如今,形勢逆轉,偏安的優勢俱亡,再加上中國崛起,而新政府施政重點失焦、步調錯亂,離「倒行逆施」之實似乎不遠矣?所以百姓才以「苦」為號。在這當頭,被稱之為「假改革」「真鬥爭」的改革,只會徒亂軍心民意,未蒙其利之前反而已受令人擔憂的後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