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祁紅莊園/謝光明

謝光明

從祁門走過,走過祁紅莊園,走過寧靜的茶園。

茶園的主人把一片普通的葉子製作成紅酒的顏色,打造成女王的氣質,品嘗出詩意的日子,讓世人為之側目,為之傾倒。

唐朝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歙州茶,且素質好。”這是一片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土地。能把腐爛發臭的鱖魚製作出風味獨特的上品菜肴,能把發酵變質的茶葉製作出馥郁醇厚的絕世紅茶。

平里鎮貴溪文橋一棟舊民居裡原撰有一聯:“做一等人忠臣孝子,為兩件事讀書耕田。”對聯是一位叫胡元龍的人寫的。胡元龍能文能武,算得上是個神童,小小年紀就被朝廷授予世襲把總一職,相當於今天的陸軍基層軍官,可統數百兵。若是今日,胡元龍保不准會保送軍校,前程似錦,從此離開祁門這個偏僻的窮山溝,去外面花花世界盡享榮華富貴。然而胡元龍是個奇人,亦早熟,一般人還懵懵懂懂時,他十八歲就把把總官職給辭掉了。而且他還告誡後代:“書可讀,官不可做。”這樣輕視功名利祿的性格隨便在哪朝哪代都算的上是可貴的。

胡元龍不願為官,然他滿腹才華卻不浪費。他把青春年少旺盛的精力用來在家鄉貴溪墾山種茶,籌建“日順”茶廠,創辦“儒信”茶行,請來甯州師傅舒立基實驗製作紅茶。製作紅茶需經過十幾道繁雜細緻的工序。鮮葉採摘來後,要萎凋、揉撚、發酵、烘焙製成毛茶,再從毛茶的基礎上經過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風選、揀剔、補火和清風。功夫不負有心人,1876年,胡元龍終於製作成功了色、香、味、型俱佳的上等紅茶,成為祁紅鼻祖。

胡元龍為人濟困扶危,重視教育。光緒30年(1904)他在平里倡議籌資創辦梅南學校,開祁門縣辦新學之先河。次年,祁門縣高等小學在其影響下成立。同時,他帶領鄉親開墾荒山千餘畝,用來種植茶葉、茶籽、毛竹和杉樹,使大夥收入大增,生活得到較大的改善。

祁紅的創始人還有西路的制茶人“陳光楷”、巴拿馬博覽會“祁紅”金獎組織人“陳郁齋”等人。在胡元龍製造成功紅茶這一年,黟縣人余臣在祁門曆口鄉也製作成功了一品紅茶。余幹臣試泡紅茶的那一刻,精神恍惚起來。因為那茶湯帶著金圈,紅豔透亮,滋味甘鮮醇厚,蘭花草與果香濃郁,還帶著絲絲蜜香。積沙成塔,有了眾多祁門人的努力才有了一茶紅天下的輝煌。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祁門紅茶一舉奪得一大兩金,即獲得一枚甲等大獎章,兩枚丙等金質獎章,從而使祁紅風靡世界,引起轟動。作為代表性的人物,胡元龍與祁門紅茶便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胡元龍走了,但他把紅茶的靈魂留了下來,留在祁門。留在牯牛降的大山深處。留在祁紅莊園。

“茶類隱,酒類俠”。午後醒來,幽窗獨坐,沏上一杯祁元紅,靜對空山新雨,心平如鏡,世事如景。《老子》曰:“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當初,胡元龍若是一心要爭取那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世上可能就少了一款紅茶。由是,喝紅茶,即如參禪。而祁元紅擁有禪的味道和意境。林清玄先生說:“茶味禪味,味味一味;詩心佛心,心心相印。”“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茶能消俗,喝紅茶,終喝出淡泊名利、恬靜自然的禪茶一味,喝出人生無言的哲學。

《冷廬雜識》記載乾隆帝“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西湖龍井虎跑水,好茶需要好水沖泡。牯牛降至清至純的的山泉水配上祁元紅茶,是一種不能言語的境界。

走過祁門,不妨停下來,靜下來,品一杯祁元紅,參一杯禪茶,看一種人生。

從祁門走過,走過祁紅莊園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