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發電抗空汙 台中10/17全面收運生廚餘

【記者 賴孟科/台中報導】

綠能發電抗空汙!台中市政府打造外埔綠能生態園區,首創生廚餘與稻稈氣化雙核心發電技術,其中厭氧設備已正式營運,待取得發電業許可將實際發電。環保局長吳志超表示,10月17日全市29區均將納入生廚餘收運範圍,提醒市民配合將生、熟廚餘分開回收,共同推動循環經濟。

台中市議會14日召開第3屆第2次定期會第2次會議,市議員黃守達、陳清龍、李榮鴻、李中、楊正中、陳政顯等人皆關心生廚餘收運及外埔綠能生態園區運轉現況。

吳局長表示,市府將閒置已久的外埔堆肥場,轉型打造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藉由促參法委外營運,並引進新的厭氧發電技術及氣化發電技術,回收生廚餘、稻稈及廢樹枝進行綠能發電,不僅是領先全國的技術,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次。

配合園區微生物馴養作業期程,現階段尚未大量投料處理,因此今年7月開始,採分區分階段收運策略,優先從外埔周圍地區啟動生廚餘收運,逐漸擴大至全市各區,預計10月17日全市皆將納入收運範圍。

吳局長指出,截至9月園區每日最大生廚餘處理量約29公噸,初估10月中旬全市收運生廚餘後,初期進廠量預估提升至每日45至50 公噸,依民眾資源回收分類習慣養成,處理量能將逐步上升。

另外,有關園區設備發電執行現況,吳局長表示,經過詳細的設備功能測試、系統測試、試運轉,並取得相關使用執照與文件後,厭氧設備已於今年7月9日營運,目前產出可供發電的沼氣為每日1,500 立方公尺,達預估目標產氣量62%。

後續將待廠商取得發電業籌設許可、台電併聯審查等,才能達到實際發電效益;另外,氣化設備仍在測試階段,尚未開始營運,預計明年6月完成試運轉後開始營運。

此外,針對議員陳清龍建議應重新檢討契約條件,包括生廚餘、稻稈、廢樹枝等料源應由廠商自行收運供料。

吳局長指出,生廚餘厭氧發電及稻稈氣化發電等技術較為創新,廠商營運也較具挑戰性,為提高投資意願,因此由市府代為收運,這是前市府與廠商的協議條件,新市府上任後,先觀察廠商營運情形,若有必要將適時調整。

環保局表示,10月17日起將全面啟動全市各區家戶生廚餘收運,市府已提前於10月4日函請區公所、戶政及地政事務所及學校協助宣導。一般家戶、機關、學校、團體或飲料店業,可交由沿街垃圾車回收;若為60戶以上社區大樓,可主動向各區清潔隊申請設置生廚餘回收桶,並由環保局專車收運。

另外,生廚餘指未經烹煮或料理前所挑剩的菜葉(菜心、皮等)、水果(皮)、咖啡渣、茶葉渣等。對於民眾排出之蛋殼、硬果核(芒果籽、酪梨籽、玉米芯等)、硬果殼(椰子殼、榴槤殼等)、長纖維(筍殼、甘蔗皮、玉米殼等)、鳳梨冠芽、花材,以及塑膠繩袋、橡皮筋、稻稈等不利進廠處理的生廚餘與雜質,請勿丟入生廚餘回收桶裡,並請民眾多加利用綠圓寶盛裝生廚餘,一起惜食減量做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