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禮琴 為美麗鄉村建設建言獻策

 

【記者 紀良發/安徽 報導】

本報消息:高質量的提案是政協委員充分履行職能的體現,有利於促進黨委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有利於人民政協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為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池州東至縣委宣傳部宣傳科唐禮琴,2017年,她光榮地當選政協東至縣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兩年來,她更加注重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立足本職工作,做到愛崗敬業,積極參政議證、建言獻策。特別是她提交的《關於進一步推動文化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的提案,引起了縣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被列為重點提案進行督辦。

東至縣政協常務委員唐禮琴(右)

12月6日,記者隨政協池州行採訪團對唐禮琴進行了專訪。她告訴記者:將情況摸清,離不開“勤勞的雙腳”。提案立意要圍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問題往往反映在細節之上,好提案要有“見微知著”的心,再用雙腳“跑”出來。當前社會,資訊發達,“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但是網路資訊的良莠不齊決定了再發達的網路也代替不了自己的眼睛。“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實地走訪,多看多聽,多接地氣,委員才有切膚感受,帶著鄉土氣,提案才能更真實、更全面、更有深度、更打動人心。

唐禮琴當時之所以撰寫這個提案,主要是認為: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也已經成為東至縣的一項中心工作,方方面面都很關心。因為工作關係,她經常到一些村裏去,確確實實感覺到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一些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寬敞,環境優美,村容整潔,設施完備。但是,除了少數村以外,感覺大部分村文化氛圍不是很足,文化內涵在鄉村建設中體現的不多,特別是缺少本鄉本土的地域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因此,她想,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文化這個靈魂不能缺失,要“內外兼修”,鄉村不僅要有“顏值”,更要有“氣質”。同時,將文化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她覺得至少能夠起到3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加大對地方特色文化,如當地歷史人文、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戲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增強當地群眾的文化自信。二是可以豐富和提升鄉村的內涵和品質,如將村規民約、好家風好家訓、好兒媳好家庭等內容以文化長廊、文化牆、榮譽框等方式展現出來,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促進和諧的作用,達到淳樸鄉風的效果。三是根據不同鄉村文化條件差異,努力塑造各自文化特色,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來凸顯出鄉村不同韻味、靈氣、秀氣,對增強鄉村的人文魅力,促進文旅融合,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報特派員、安徽記者站長紀良發參加記者見面會

針對她的提案辦理情況,10月份,縣政協組織了住建委、文廣新局相關領導一起,實地看了堯渡鎮尚合村、許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同時舉行了座談會,會上住建委及文廣新的領導就近年來他們在推動文化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所做的工作進行了說明。大家認為東至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推動文化元素融入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唐禮琴的提案具有強烈的前瞻性和全局性,很有見地,切實可行。應該及時在全縣美麗鄉村建設中加以落實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