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 馬泉溝駛上幸福快車道


【記者 翟戰功、楊永生 特稿】

“到馬泉溝看紅葉走!”,“來馬泉溝賞柿掛啊!”,“給你帶些馬泉溝柿餅吧!”。在平陸的金秋時節和年關之前,無論邀客送禮,還是走親拜訪,聽到最多的也就是這幾句話了。馬泉溝,山西平陸縣坡底鄉後窯村23個自然村11個居民組之一。近年來,這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柿餅一項,年收入也在百萬左右。2017年,中央電視臺對紅葉美景多次免費宣傳後,吸引來了內蒙古、東三省、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等全國各地的大量遊客,紅葉和柿掛不但成了遊人欣賞的美景,和柿餅、土雞、野生雜交放養土豬、小雜糧等農副土特產品一樣,成了遊客眼中的“香餑餑”。問起坡底、後窯,也許人不知道。而馬泉溝卻是名聲大振,簡直成了坡底和後窯的代名詞。

“1980年,我從以避暑山莊聞名的旅遊勝地河北承德隨著當兵的物件楊正奎嫁到了馬泉溝。家裡老人和弟兄5個,都擠在視窗只有1尺多見方的被簡單隔開的3間破爛簡陋的土坯房中。面對天堂和地獄般的差別,我的心都要碎了,多次萌生過離婚回承德的念頭。時間長了,思來想去,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我不能閃了人家,反正承德也不允許帶著丈夫回去落戶,就勉強委屈過下去吧!丈夫深知我的委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辛勤勞動,1990年蓋了新房,1991年搬了進去。沒成想,2016年以來,政府投資1500多萬元,在我村大搞旅遊開發,我借貸5萬餘元,開了有7張床位的3間客房,又辦了農家樂,加上土特產和平時的收入,一年也拿回不少的收入,兩個孩子在外打工,我們兩口在家光景也過得美滋滋,看來馬泉溝與承德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了,我在我娘家人面前也能張起嘴了,也越來越有地位了!”從承德嫁到馬泉溝的張國華面對採訪的我們,滔滔不絕地如是說。

“平陸不平溝三千,坡底就有一千三”。馬泉溝村,遠離縣城50多公里,需翻越5條大溝12面長坡,正是在這1300多條溝的其中一條之內,東西被峨羅山、錐子山所夾、後面往北10餘裡是蓮花台,這3座山是中條山在平陸境內的三高,生長的都是茂密的原始次生林。位於沿河的522國道開通之後,沿山路一度失修、無車行駛,這個地方成了一個偏僻的死角。馬泉溝村周圍,地下有1915年就獲得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的石膏、地上有夏布濃綠秋色豔的橿樹爻漫山紅葉、村裡有1350年的栽培歷史而久負盛名、皇上貢品的馬泉溝水化柿。歷史以來,村民因循守舊、觀念落後,思想保守,看不到優勢背後蘊藏的致富潛力,只把把眼睛盯在種麥收秋上。祖祖輩輩都是“住在金山守死寶,抱著銀碗討飯吃”,始終沒有擺脫貧困的羈絆,全村雖有40餘戶130多口人,但常年留守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充其量也不過36戶60餘口人。

後窯村支部書記葛元龍對我們說,對於這麼一個偏僻死角的深度貧困村,2016年以來,縣上和鄉里給了極大的資金扶持和專案支持。交通運輸部門投入幾千萬元拓寬改造了沿山公路、新修了虎廟—橿樹爻—馬泉溝—虎廟迴圈賞景公路。在村扶貧的平陸縣廣播電視臺扶持群眾發展旅遊產業、柿樹產業和花椒產業,促進群眾增收。個體企業平陸老黃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把立足點選在“賞紅葉、觀紅柿、品農宴”上。經理黃俊榮擅長攝影,也是省攝協會員,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徵集照片,制作畫框,自費籌辦了以紅葉和紅柿為主題的影展,邀請中央電視臺多次宣傳馬泉溝。企業還扶持村裡建起了12個“農家樂”。同時,他們利用全國“汾酒年會”的機會,無償幫助柿農累計銷售了30萬元的水化柿餅。正是由於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從而使馬泉溝湧現出了楊正奎、楊世紅、王引娥、馮小榮、楊明國等90%以上村民的柿餅加工大戶、農家樂經營戶,當然他們也是經濟收入大戶。如今的馬泉溝,柿餅由原來的5元一斤賣到了25元、30元一斤,就是柿子醋、柿子蜜也賣到了5元、10元一斤,土雞80元一隻,野生雜交放養土豬肉也賣到30多元一斤。就這,旅遊旺季和年關時還搶不到手。馬泉溝靠旅遊,已經駛上了幸福的快車道。

“馬泉溝變了,馬泉溝富了,馬泉溝村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了!但一個村的幸福不是幸福,關鍵是要讓大多數人走上幸福之路。如果能在聖人澗上吉—黃莊—坡底馬泉溝修通一條穿山公路,不但使馬泉溝不再死角,而且可以形成鹽阪古道、侯王地窨院、古城虞國遺址、馬溝將軍岔、棗園漢墓壁畫、上吉宮子奇廟墓、毛家山知青勝地、大河廟水庫、黃家莊平陸早期縣委政府遺址、中條山自然保護區、蓮花台、蠻子墳、錐子山、峨羅山、長命河、馬泉溝紅葉、東沿河好漢坡掛壁公路、黃河大漂流、三門峽大壩、米湯溝紅土林、茅津渡口、灣里大天鵝景區的大旅遊迴圈圈。同時,也能輻射龍陡峽、郭原古村落、寺頭關帝廟、槐下百里奚墓等許多景點,對平陸的東部半個縣今後的旅遊發展、經濟發展、百姓致富、群眾幸福都十分有利。”坡底鄉鄉長柴紅新也很有遠見的告訴我們。

想必也是,如果有聖人澗上吉—黃莊—坡底馬泉溝這麼一條穿山公路,活的是馬泉溝,幸福的可是東半縣8萬多群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