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有時機/項偉

項偉

自從做了家庭“煮夫”,就對烹飪的技術與竅門平添了幾分興趣。偶然間看到一則“炒菜放鹽早晚有講究”的小視頻,頗有啟發,經過一番實踐,果不其然。佛語有雲:“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細品做菜放鹽的時機,竟也悟出一點做人的道理來。

我們都知道,鹽是必不可少的調料,很多時候,鹽的份量對食物的口味有著重要的影響,要說“一勺定乾坤”也不為過,不然為何有“鹹淡”一說?但除了行家裏手,估計很少有人對做菜何時放鹽這個細節,有過仔細研究。其實啊,炒菜時放鹽的早晚,或者說時機,對菜的口味、口感也頗有影響呢,有時甚至能起到“鹵水點豆腐”式的妙用!比如說,煎魚時適合提前放鹽,即在油鍋燒熱時就放鹽,然後再放魚,這樣煎出來的魚完整不碎,並且入味;炒硬質蔬菜時,適合早放鹽,這樣菜才能入味,譬如蘿蔔、花菜等;炒肉時,宜中途放鹽,放得太早肉易發柴,放得太晚不入味;炒青菜葉子呢則適合在出鍋前放鹽,也就是晚放鹽;而做涼拌蔬菜時,一定要在吃的時候放鹽,這樣的涼拌蔬菜才脆嫩不出水!那麼,放鹽的早晚有沒有確切的時間點呢?並沒有。其實,早晚是相對於炒菜的整個過程而言的,時機微妙,有時不可言說,需要做食物的人自己來用心揣摩與把握!就好比禪宗悟道般,“一說就錯”。

做菜放鹽固然有早晚,需要把握時機,那麼做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呢?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管仲對於“時機”一說有個著名的論斷——“智者善謀,不如當時”,意思是說善於謀事固然重要,但更要緊的是抓住時機,如能精准的把握時機,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於個體的人來說,能否準確的預判並抓住時機,甚至於關係到人一輩子的前途與命運,就像柳青在《創業史》裏說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那麼對於人生來說,這關鍵的“幾步”又意味著什麼?是抉擇,更是對時機的把握!

正因“時機”對於做人、謀事如此緊要,故培根在《論時機》裏曾感慨道:“再沒有比善於把握時機更大的智慧了!”但把握時機卻極為不易,因為“時機是否成熟是一件必須時刻放在心中掂量的事”,況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那麼又該如何準確地把握時機呢?穩妥的做法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該吃苦的時候就吃苦,做你該做的。待“萬事俱備”,剩下的就是等待“東風”這個有利時機了,只要善於把握,那麼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攻城掠地、氣吞山河也是指日可待的!

俗話說:“人生沒有彩排,只有現場直播。”炒菜要是放錯了鹽,還可以再來一盤,而人生這盤“菜”,卻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地琢磨,人生這盤“大菜”,該何時放“鹽”——把握機會,才能“炒”出最精彩、美妙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