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籍博士陳慶瀚 文化園區邀請開講

數位典藏結合大數據 建構地方知識

【記者 舒遠/金門 報導】

文化園區在於日前舉辦第二場的《博物館名人講堂》,邀請到金門縣籍博士中央大學資工系陳慶瀚教授以「AI時代的數位典藏—從資料、資訊到知識」為題,一方面從科普的角度,介紹博物館數位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提出了〈金門人工智慧數位典藏倡議〉,作為文化園區之數位發展的策略。

盧根陣所長在講座結束之後表示,文化園區的數位化政策絕不是單純地將種種文化資產掃描、數位化,放在雲端上方便「收、存、取、用」而已,還要利用已經存在於網路雲端上龐大的資料,將其視為了解金門社會的「大數據」,再配合著陳慶瀚教授所倡議的人工智慧,為金門標示出更有系統、方便理解的文化圖像。如此一來,即可讓博物館的當代數位典藏成果,更親民地為民眾及企業所用。

劉名峰教授在《博物館名人講堂》一開始對陳慶瀚教授的介紹中提到了,這將會是一場非常豐盛的文化饗宴,不單單從陳慶瀚教授拿紅酒杯的海報講起,介紹其留學法國與在中央大學開授品酒文化的課程講起,還提到了陳慶瀚教授理性與感性兼俱,是浯江文學獎的小說組首獎。

劉名峰教授還提到,陳慶瀚教授是金門子弟,這除了必然地讓他的演講更接地氣,再現了金門人的價值,並呼應金門社會的需要,還能從演講中聽到陳慶瀚教授投注在金門的情感。他補充表示,由於文化園區的數位中心需要聘請專家學者作為顧問,而在博物館及數位典藏領域的學者固然不少,但其中的金門子弟卻非常少見,陳慶瀚教授的感性不只是由於他對品酒文化的了解與作為文學獎的得主,更重要的還在於他對金門的感情。

陳慶瀚教授在演講中,表現了他對金門社會與歷史的了解。從品酒文化接上高梁,也在文化園區所在的金龜山,提到了6300年前的黑陶文化。此外,還出示了他出生所在的陽翟,在宋朝時期六世祖蔡氏婦人的遺囑,以及作為青花瓷釉料的「碗青」,正是金門的特產。在信手捻來、如數家珍地說明了金門文化之後,陳慶瀚教授即進到他的專業領域,首先說明資訊是有系統、結構化了的資料,而知識則是將資訊抽象化、類型化,並建立其間的關聯與因果。不過,陳慶瀚教授演講的主題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其特質即是進一步升級知識,不僅具有預測、分類、診斷等解決問題的特質,還有自我學習的能力。陳慶瀚教授表示,人工智慧正在高速的發展中,而它的特質對於也在快速增加中的數位資料。

演講最後,陳慶瀚即提出了〈金門人工智慧數位典藏倡議〉,此一串連了人工智慧與數位典藏的倡議,除了是結合當下兩個重要的科技之外,也可以有效地保存金門文化,並向世界行銷金門。

文化園區盧根陣所長在講堂最後表示,文化園區得到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許多支持。在可見的未來,隨著《文化基本法》的通過及「博物館司」的設置,文化園區還會有更多的重視及對應的資源。目前文化園區要做的,也就是如何讓資源發揮到最大的效果,讓金門文化得以保存,並向世界介紹金門。數位化顯然是其中關鍵性的技術,而陳慶瀚教授所提到的人工智慧,與其所處理的大數據,更是數位化發展需要掌握的策略。

劉名峰教授也表示,陳慶瀚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同時講授了博物館與人工智慧的科普,除了讓《博物館名人講堂》理性與感性兼俱,也使得與會鄉親有個智慧充滿的午后。

下週三(11月27日)的名人講堂將邀請輔仁大學藝術與文化創意學位學程的邱琳婷教授,她也是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專案的執行祕書,主講的是〈藝術檔案與台灣美術史的書寫與數位化〉,歡迎大家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