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藝術人文角度出發、提升團隊美學涵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近日前往科學工藝博物館參觀縱橫古今、沉寂千年的地底傳奇-「秦 • 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提升藝文美學涵養 高應大率隊參觀兵馬俑特展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

為藝術人文角度出發、提升團隊美學涵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於近(2)日前往科學工藝博物館參觀縱橫古今、沉寂千年的地底傳奇-「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受到熱情歡迎並提供精闢的導覽,高應大團隊對於兵馬俑所展現的藝術造形、絢麗風格及秦代崇尚寫實卻也追求神似的雕塑特色均讚嘆不已,也一同見證大秦帝國的歷史脈絡。

率隊觀展的高應大黃忠發學務長表示,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秦始皇所締造的龐大帝國,以及他埋藏地底的兵馬俑大軍,縱橫古今千百年,迄今仍是歷史上神祕難解的謎團之一。秦朝雖歷兩世而終,所積累的歷史遺產卻極為豐富,後世的種種制度,如官僚、郡縣、宗教、文字、度量衡、法律等,無不有秦制的深深烙印,現無論在戲劇、電影、或是文學著作上皆有大量創作,足可見秦文化對於後世影響之深遠。高應大校園公共藝術與通識人文課程均以涵養師生人文、藝術內在的各種秉賦、潛能、情操、需求及意志,以獲得高度的開發與實現;今天觀展對於秦文化的藝術鑑賞與提升真的收穫匪淺。

任教廣告設計課程的文創系翟治平主任談到金質劍柄、鐵製劍身,劍柄整體為鏤空設計,左右對稱,柄上鑲嵌著綠松石,做工精緻華麗的「金柄鐵劍」最是著迷,這件金柄鐵劍出土地點位於通往關中平原、進而東進中原的通道之上,由出土地點可看出,當時的秦國處於西北與中原文化交互作用的中間地帶,是東西文化互動的關鍵點。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造型的的秘書室王姓助理,對於通體以黃金打造,外形有著似鷹啄且雲型角的鹿,亦像傳說中的九頭鳥,推測應為草原貴族冠冕的裝飾珍品,反映出戎、狄族群傳統文化脈絡及群體意識。燕巢校區校務部主任黃義俊教授,則推論高大威武、氣勢不凡且服裝華麗、高近200公分、頭戴花型鶡冠的「鎧甲軍吏俑」在軍隊中地位應有其相當的的尊貴性,且對秦代美學工藝文質並重的表現手法相當讚嘆。

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肅省文物數據信息中心、時藝多媒體以及閣林文創攜手合作的「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今年5月於故宮展出後,於近日移師高雄科工館展出;高應大76級畢業,玩出文創一片天的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林宜標日前返校座談時提及,此次「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可說是歷年來在世界各國展出之秦文物展中的最高規模,展覽集合了來自陝西、甘肅及台灣等地的20個博物考古單位的館藏文物,其中列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的展品比例更創下全球新高,此展也以業界最高的運輸及保險規格,借展189組件的展品包括:銅器、金銀器、玉石器、陶器、陶俑、錢幣、金石簡牘、漆器、車馬器、兵器、兵馬俑等,共計近300件文物,花費數年在各大博物館及考古單位精心選件,內容豐富完整。

高應大團隊對於兵馬俑所展現的藝術造形、絢麗風格及秦代崇尚寫實卻也追求神似的雕塑特色均讚嘆不已,也一同見證大秦帝國的歷史脈絡。

高應大團隊對於兵馬俑所展現的藝術造形、絢麗風格及秦代崇尚寫實卻也追求神似的雕塑特色均讚嘆不已,也一同見證大秦帝國的歷史脈絡。